您的位置:首页 > 滚动 >

梅奥如何以正确方式打开中国市场?

2015-09-08 14:46:40 来源:

评论

 高端稀有医疗资源的商业合作近年来陆续进入中国,2014年美国麻省总医院中国医院落户中国,而在中国健康医疗界多次部署的梅奥却始终未在华设立医院。从海外合作的各项案例中可以发现,现如今在中国医疗资源分配极端不均衡的情况下,似乎这种高端稀有医疗资源更加剧了不平等性。海外医疗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尚未撬动中国医疗服务行业的变革,不得不让人反思海外医疗资本,你究竟应该以何种正确方式打开中国市场?!

  以美国梅奥诊所Mayo Clinic(简称梅奥)为例,8月的梅奥在华动作频频,旗下的合资企业再次加速推进梅奥在中国本土化的进程。8月18日,率先在上海由好人生国际健康产业集团(简称好人生)发布梅奥自诊系统(Mayo Clinic Self-care System)。隔天,在北京由惠每医疗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惠每)宣布成立梅奥医学中心中国转诊办公室(China Referral Office)。梅奥蛰伏中国多年,突然发力难道是找到了打开中国市场的正确方式?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梅奥在中国的战略布局再做分析。

  2011年6月,投资并与中国康圣环球医学特检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完成医学检测领域部署;2013年8月,注资好人生并与其达成在华独家长期全面战略合作,全面输出与梅奥健康管理相关的知识库、算法、程序及工具,完成健康管理产业布局;2014年5月,与盛诺一家签订梅奥海外就诊 “绿色通道”协议;2015年1月,与高瓴资本集团合资成立惠每医疗管理有限公司,为中国民营和公立医院提供管理体系等解决方案。

  这次梅奥在中国的连续发布,笔者发现梅奥对中国的服务人群似乎有着技术结构性的战略部署。让我们先来看看惠每的梅奥中国转诊办公室的发布:近年来,中国中高端人群海外就医的人数成倍增长,惠每方面此次以梅奥中国转诊办公室为主打,辅推远程医学会诊、转诊服务、高管健康保障计划等四大医疗项目。依然符合梅奥在全球中高端服务人群的定位,同时也坚持贯彻其不在海外设立医院的做法。然而从该项业务的参考数据来看,2014年有超过300名中国病人前往美国梅奥就诊,预计今年的增长幅度约为50%。很明显,其业务增长量似乎并不足以满足梅奥这个世界医学巨头的发展目标。

  再让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好人生发布的梅奥自诊系统这个医疗+互联网的产品。提及移动医疗,又让我们不得不纵观这两年“互联网+医疗”的盛况,犹如傲气十足的王者,资本倾巢而出,高调圈地“互联网+医疗”领域,宛若繁华盛世最后的狂欢。然而,近期对于“互联网+医疗”的反思和抨击,这不得不让我们这款对有着纯正梅奥血统的产品采取更严苛的标准来审视。

  据悉,该系统不但面对个人用户,旨在避免错诊及误诊率;还对供方进行输出,如:医院、健康管理机构、硬件厂商等,通过更精准的分诊分科,以服务引流降低供方运营成本,或减低因错诊及误诊引发的医患矛盾;同时以社保和保险公司等组成的支付方平台,通过系统的嵌入而达到控费、降低医疗支出及赔付的作用。用高大上的语句来说就是:形成三方市场紧密合作的多重闭环嵌套。

  从好人生公布的官方用户数据来看,目前梅奥自诊系统的用户数约有200多万。大胆设想,如果该服务可以真正在短时间内做到面向所有健康服务产业链环节的话,梅奥即将以几何级的倍数获得更广袤的中国市场。至于,这个数字有多大,还需观望该系统的嵌入合作的门槛的高低。这也将决定着梅奥是否会从上而下(中高端向中低端)覆盖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在供方和支付方中,我们看到医院和社保的身影,如果这次梅奥可以通过好人生打开这一市场局面,相信这也势必会为中国医疗革新带来具有里程碑式的发展。一贯定位中高端市场的梅奥,会否通过移动医疗应用放下高贵的身段,以基础性的革新和策略赢得基数庞大的中国市场?这还需要我们拭目以待。

  “互联网+医疗”的时代中,太多的行业并没有打破壁垒,相反医疗界的筒状视野和互联网界的固化思维方式,令太多“互联网+医疗”产品并未形成“双向桥梁效应”,同时也在本质上违背了医疗的严肃性。梅奥,在这个讲究循证科学的国际大牛,除了能用150年的医学积累为中国带来国际行业标准和服务外,能否让中国消费者不再莫衷一是?无论是随身拥有“严肃医学”或是走出国门飞往美利坚,希望看到梅奥能以正确的方式打开中国市场,而最终的受益者,始终还是需要健康权的中国百姓。文/初心(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具舆论导向,如有转载请标明出处。)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每日推荐

图片新闻

热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