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丨专家谈绿色发展:新技术是最关键因素 要激励技术创新
2023-06-22 15:03:25 来源:澎湃新闻
要实现“3060”双碳目标,不仅仅需要在节能减排降碳方面作出巨大努力,更重要的是,地方经济发展方式、居民的生活方式,甚至组织运行机制,都须为此做出巨大改变和深刻调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实现碳中和的最关键要素是什么?有哪些路径和方法?能源、交通等行业的脱碳前景又如何?6月20日,在中国新闻社与能源基金会共同主办的“能源中国:绿色发展新范式引导产业转型与增长”主题论坛上,来自经济、能源、汽车等重点行业与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就上述问题展开了研讨。
要划定碳资产总边界,向市场主体分配碳资产的责任和权利
“当下我们要做逆周期调节来提振经济,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如何衔接好,这对全社会都是一个考验,也就是短期促增长,长期促转型。”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在会上表示,中国的脱碳路径将谱写新的增长逻辑。
谈及如何实现碳中和,邹骥给出了六个可能的路径:可持续能源消费、电力部门脱碳、终端用能部门电气化、非电力低碳燃料转换、负排放以及减少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
邹骥表示,上述这些技术路径有着不同的减排潜力,也有着不同的边际成本,但总体看成本都是在下降的。当前,中国已经在依托这些技术来实现节能减排,而在中远期还会有大量的技术开发需求,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实现更高的收入水平,以更雄厚的物质基础来承担这些技术成本,同时创造新经济发展的需求。
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邹骥指出,当前以化石能源为主、特别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必须实现转型,要转化为今后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尽管我国的能源需求总量还在持续攀升,但随着可再生能源逐渐发展,将不仅能覆盖新增的能源需求,而且可以逐步替代化石能源,这个过程大约需要30年的过渡期。
“长远看,中国人民的用电不会少,但是电的来源发生了变化,(将)主要来自非化石能源。”邹骥认为,未来我国每年电能消耗或将达到20万亿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将承担主要贡献。
谈及具体做法,邹骥表示,要树立严格目标,划定碳资产总边界;要向市场主体分配碳资产的责任和权利;要发展碳市场,由市场发现碳价格,与资本市场连接;要为低碳投资、融资和技术创新提供激励。
研发新技术是实现“双碳”目标最关键的因素
近年来,气候变化正在加剧气象灾害发生,使全球经济损失大幅增加,而碳中和则成为了对未来全球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全球性行动计划。
针对中国如何实现碳中和目标这一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在会上提出了“五碳”并举的措施:
一是资源增效减碳,即节能与能效提升,当前中国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提升空间,应进一步推动能耗下降,同时,循环经济、无废城市等重大行动会带来非常显著的减碳效果。
二是能源结构降碳,即中国未来的能源结构从以现在的以化石能源为主逐步走向以风、光为代表的新能源为主,根据对中国资源量的分析,未来支撑中国实现碳中和,以风、光为代表的新能源的资源量也是足够的。
三是地质空间存碳,即使到了接近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时候,仍然会保持一定比例的化石能源,它们产生碳的排放将会通过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来解决。中国六大盆地和其在合理的工程半径中所拥有的相关产业,通过制定详细的技术方案,可以承担一定量的储存碳任务。
四是生态系统固碳,这与现在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建设任务是一致的。
五是市场机制融碳。2021年7月16日中国启动全国碳交易市场,标志着中国开启了从碳有价走向碳涨价的进程,这将成为各类技术减碳、低碳、负碳、零碳技术进入市场非常关键的驱动力。
贺克斌表示,从政策层面看,全球各类政策的制定都会对未来的投资和技术发展走向产生重要影响。从市场机制看,根据科技部分析,以减碳、减排的贡献看,已经商业化应用的技术占34%,中试、示范阶段占36%,还有30%在概念和研发阶段。
“世界经济将从能源资源依赖型走向能源技术依赖型。可以说,未来的技术研发和新技术逐渐进入市场,是实现‘双碳’目标最关键的因素。”贺克斌称。
新能源车有望累计拉动百万亿级的消费与全产业链增值
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产业链条长、拉动众多相关产业,同时也是交通领域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一环。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斌表示,当前电动化趋势正助推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在碳中和情景下,纯电动汽车(BEV)将成为新车市场和保有量的主流。
“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是交通低碳发展的关键一环,甚至决定交通领域脱碳发展进程。”刘斌指出,BEV行驶阶段碳排放为0,生命周期低碳,当前及未来(短中长期),BEV 都是低碳发展最重要的技术路线。
谈及电动汽车如何带动产业间融合发展,刘斌表示,电池新材料与化学体系正持续更新迭代,向“高能量密度”与“高性价比”持续发力。面对动力电池关键资源需求快速增长、“碳壁垒”等新形势,再生材料应用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此外,电动汽车作为智能网联功能的最佳载体,伴随电动汽车规模增长将有力支撑智能网联功能普及和应用。电动汽车会带动各类新型基础设施蓬勃发展,充电设施等新基建联通了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成为拉动两大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
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刘斌预测道,2050年当年有望拉动消费6.1万亿元,带动全产业链增值24.2万亿元,有望累计拉动消费125万亿元,带动全产业链增值495万亿元。随着新能源车普及,传统车用汽柴油需求量大幅降低,预计2050年所有保有汽车将均为新能源车型,可节约汽柴油约4.3亿吨,合计金额约3.8万亿元。
此外,刘斌还表示,2030年前,新能源汽车出口占比将快速提升,企业海外布局及外部环境将直接影响海外布局和外贸规模。预计新能源汽车出口将在2030-2050年间保持平稳提升,到2050年达到出口峰值,届时我国企业全球销量的提升更多是来自海外产能的贡献。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关键词: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23-06-22)圆桌丨专家谈绿色发展:新技术是最关键因素 要激励技术创新
- (2023-06-22)世界信息:将“薪”比“心”——泸州老窖智能化包装车间技改项目组织开展农民工集中办理银行卡活动
- (2023-06-22)路军晓:踢开炼油生产“绊脚石”的技术达人-世界最新
- (2023-06-22)清风头条丨常德市畜牧水产事务中心:讲授廉政党课 护航养殖业高质量发展|天天微动态
- (2023-06-22)京城首现门窗甄选馆 沃伦门窗开卖咖啡
- (2023-06-22)桂东电力:证券简称拟变更为广西能源_微动态
- (2023-06-22)芳源股份:与盟固利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 (2023-06-22)全球新消息丨锡装股份股东户数增加4.49%,户均持股9.17万元
- (2023-06-22)环球动态:端午节将至 上海公安持续启动高等级勤务
- (2023-06-22)环球今亮点!中国稀土股东户数增加157户,户均持股16.95万元
- (2023-06-22)今日报丨伊朗对外展示首枚高超音速导弹
- (2023-06-22)全国中成药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在湖北开标 患者药费负担将进一步减轻 环球时快讯
- (2023-06-22)当前关注:北银消费金融公司密集出质4次股权
- (2023-06-22)铁路端午运输期5天 国铁集团郑州局预计发送旅客296万人
- (2023-06-22)天津推出四项措施助力航运金融:对融资租赁公司相关业务给予融资总量2%奖励|微头条
- (2023-06-22)紧急提醒!婺城、金东、兰溪、武义、永康、磐安、义乌、东阳……
- (2023-06-22)世界热点!运营商财经网康钊:德国最大运营商明确表态要继续用华为
- (2023-06-22)全球报道:江西工业大学鸭脖 江西工业大学
- (2023-06-22)好听的盲僧名字男生 好听的盲僧名字
- (2023-06-22)皇帝成长计划2比武招亲怎么触发 皇帝养成计划2比武招亲|世界速读
- (2023-06-22)2022年房屋征收调查登记这7项,每一项都与补偿息息相关
- (2023-06-22)房产抵押贷款办理条件是什么 全球今热点
- (2023-06-22)今日热搜:文科类二本大学排名 本二文科大学
- (2023-06-22)瑞星股份北交所发行结果:网上冻结资金204亿元 中签率0.68%|环球热推荐
- (2023-06-22)记者观察|5年期LPR为何只降10个基点?
- (2023-06-22)新消息丨AI歌手,不甘心只做“AI孙燕姿”
- (2023-06-22)世界讯息:我的世界小本起床战争5 我的世界小本起床战争在哪下载的
- (2023-06-22)全球观热点:火车上补卧铺几率大吗(火车硬座补卧铺票技巧)
- (2023-06-22)暴殄天物的意思殄的意思_暴殄天物的意思|世界观焦点
- (2023-06-22)高温橙色预警继续!局地可达40℃!河北天气预报、限行提示、高速路况请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