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为什么高考报志愿应该多考虑考虑文史哲?-环球动态
2023-06-28 01:47:00 来源:轻松一下Windows98
来源:公众号“生活书店”
(相关资料图)
我也曾经是急功近利的年轻人。现在人到中年,回首漫漫学途,最大的遗憾就是念中文系,却没有去完整地学一遍跟社会隔得几乎最远的古文字学。后来才知道,这样的学问,用处不是一般的大,所谓“国学”以小学为本,果然不是说说而已。
——杨早
为什么报志愿应该多考虑文史哲?
文丨杨早
到了报志愿的时节,在大学中工作的朋友,谁都会被一众亲友咨询孩子该报什么专业。不过,如今我周边问要不要读文史哲的,几乎没有。张向荣博士的《学好文史哲,走遍天下都不怕》,按说是替我们人文学科张目的,该当鼓掌。然而我读完之后,却总觉得哪里不对。
“志愿的作用不应被过分夸大”我是同意的,“热门的专业总会变冷”我也同意,包括说文史哲易学难精,需要投入更长的时间与更多的精力,我还是同意。只是“学文史哲”与“学好文史哲”之间,实在画不上等号。
这个问题可以拆成两句话:一、不学文史哲,是不是就不需要学好文史哲?二、学了文史哲,是不是就理应“学好文史哲”?
所谓“学好”,其实也有两重含义:一重是学有所成,专业从事;另一重是获得文史哲学科对“完整的人”的充分滋养。前者是少数人的选择,当然需要热爱,不仅需要热爱,还需要有物质上的保障,因为从事这一行当的回报率不高,如果你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好学者”的话。
后者呢,应该是每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达到的程度。然而,“应该”往往意味着“稀少”,漫说应用学科的芸芸众学子,就算是文史哲专业的本科生,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对个人灵魂、思想和价值观的重塑,也就是对生活的超越”,能做到“不知不觉间,你会发现自己的视界在扩大,仿佛山登绝顶,能看到旁人看不到的风景;你也会发现自己的感知力在增强,能感受到旁人毫无知觉的痛苦、喜悦和崇高;你还会觉得,自己对一些外在功利、世俗浮躁的关注在下降。你开始习惯于沉思,很多你曾经为之忧虑、为之困惑、为之恐惧的人和事,你都会慢慢地找到答案”?
上面这些话有点儿虚,我们要考虑国情,事实上,一位在中国接受主要教育的年轻人,能够做到:一、保持对阅读持续的热情;二、知道应该在时代与环境的大前提下理解人与事;三、认同人生的价值实现不是只有一条标准,参差多态的社会更幸福,我认为这就是“学好”文史哲了,无论他选了什么专业。
一起学球,教练说“我看见字儿就犯晕,看看电视还行”,有朋友开玩笑说:要是我家孩子看见字儿就犯晕,还不如掐死算了。
玩笑是玩笑,后面就透出一层浓重的焦虑:我们这些深受文史哲恩养的父母,对于儿女能否感知同样的恩泽,难以抱有足够的信心。视听资源的极大丰富,绘本的流行与囤积,浅阅读、碎片阅读的深入人心,让“识字”似乎变成越来越不必须、不重要了。小儿这一代普遍识字年龄后移,这是让我们无可奈何的事。
我又来忆苦思甜:在我们小时候,如果你不认识字,就意味着你与知识世界完全断绝,即使是“小人儿书”(即连环画),里面也有相当的文字含量。一个人的知识,基本上依靠自主阅读获取。“无书可读”是那个时代无数偏远地方好学者的哀鸣。
现在则是无数信息与知识都在往你眼球前、耳朵里涌,千方百计地喊着“选我,选我”,在这个时代长大的孩子,真正是知识世界的“小皇帝”,大家都来供献、奉养你,变着花样儿给你做滋味佳、易消化的吃食,只要你打赏少少银两。
有一个词,我怀疑已经成为“死词”,哪位帮我查查《现代汉语词典》还收录吗?就是“涵泳沉潜”。它与“信息快速处理反应机制”之间的区别,就像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的区别:前者两分钟必须有爆点,后者常常一个空镜头就是两分钟。时间并不公平,不同的使用方式是一道选择题。
我曾经也是对文史哲、对人文思维的乐趣充满信仰的少年。但既是公众言论,我们确实不能只讨论小众选择,而是要针对“大多数的可能性”。鲁迅在报纸上主张少读或不读中国书,私下却给许寿裳的儿子开国学书目,就是这个道理。
先说一点很重要的判断:学历在下沉,选择在延后。民国时高小毕业生就业无比正常,后来就是初中,高中,本科,研究生……也不知道是社会进化,导致人可以用在学习阶段的时间越来越长,还是时代多元,让人习得谋生技能、选择终生路向的节点越来越靠后?
好大学都在改,一年级实行通识教育,到了二年级甚至三年级才确定专业。不怕来不及,研究生基本上快成必修学历了。总有一天,高考之后选志愿会成为“从前我们是这样的”那种怀旧报道吧?到那时,高考完就是选学校,大学新鲜人先听遍所有基础课程再说。
我一向有个信条,自己发明的:“本科靠自己,硕士靠氛围,博士靠导师。”虽然过了一二十年,想来还可以让现在的学子借镜一下。是不是只适用于人文学科?不保证,试试看。
“本科靠自己”,说的是本科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建立自己的阅读路径,自己动手查找资料——而不是等着老师开书目,再从资料中选择要研究的题目。不怕浅,不怕重复,关键要通过这种浅层但逐渐深化的研究确定自己究竟对什么问题感兴趣。“对什么专业感兴趣”只是大而化之的说法——现在书店摆放图书,都不敢将书分为“文学”“历史”“哲学”等大类了,“小说”都不行,得是“中国当代小说”这么细的分类,对“专业”感兴趣不如对“问题”感兴趣来得实在。所以一个人的学术兴趣是从小问题开始,多去探索几个“为什么”,基本弄清楚了这些“为什么”,自己想学的(而不是父母、老师要自己学的)是啥,也就浮出海面了。
“硕士靠氛围”,因为硕士阶段已经入了研究之门,或至少应该窥见门内的风景。但是,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氛围,培养出来的学生,意识、眼界都迥乎不同。同样是读了四年本科、三年研究生,有人早就进了门庭,已经学会了一套太祖长拳,有人离大门还有二里地。所以本科考得不太理想的同学,就更得加油靠自己,靠考研究生转换一下氛围。
“博士靠导师”,你可以说是要靠导师扶持提携,介绍工作、参与课题什么的,而更重要的是,导师是你自己选的,你也是导师选的,希望互选的前提是师生有共同的学术兴趣与学术思路,前人所谓“家法”,大体如此。如果要“学好文史哲”,没有自家面目根本要不得。自家面目如何得?不外是师承与自觉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上述信条为基础,再来反观高考后的报志愿,可依可援的操作法则就比较清楚了:
一、尽量选择中心城市,尽量选择高档次学校。“211”以上,根本不要去想“好不好找工作”这种假命题,什么专业都行,反正人生选择已经延后了。
二、如果没法选好学校,那么尽量选择挨好学校近的地方,至少可以蹭课、蹭讲座、蹭图书馆,在好学校找个男女朋友也是打入内部的捷径。
三、本科专业反而尽量要选出路广、转型易的,给自己留一个二次选择人生的机会。千万不要选那种只要选了,要么一条道走到黑,要么虚掷四年光阴的专业——文科里面,文史哲都是万金油,所以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学好文史哲,走遍天下都不怕”。
大学教育的功利化,非自今日始,亦无可能至今日终。闹得最厉害的时候,我读本科的中山大学,谣言风传,说中文系要改名“大众传播系”,历史系要改名“旅游观光系”(确实开了导游专业,专科),哲学系要改名“行为管理系”——这些或是笑谈,图书馆系倒确实先改名“图书情报系”,再改名“信息管理系”,也不知道有没有促进就业的功效。
我也曾经是急功近利的年轻人。现在人到中年,回首漫漫学途,最大的遗憾就是念中文系,却没有去完整地学一遍跟社会隔得几乎最远的古文字学。后来才知道,这样的学问,用处不是一般的大,所谓“国学”以小学为本,果然不是说说而已。
本文摘自《早生贵子:帮不了你养娃,但能帮你觉悟》
杨早 著
杨早,1973 年生于四川富顺,中山大学文学学士,北京大学文学硕士、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身兼文史学者、书评人、阅读推广人三重身份,关注儿童教育。与书评人绿茶合著写给孩子的《中国通史》,并在“三联中读”开设讲给少儿的启蒙专栏《简说中国史》《简说中国人》。
著有畅销书《元周记》(2020)、《拾读汪曾祺》(2020)、《早读过了》(2018)、《说史记》(2015)、《民国了》(2012)、《野史记》(2005)等,编著“话题”年度系列(2005—2014),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编有《宁作我:汪曾祺文学自传》《六十年与六十部——共和国文学档案》《沈从文集》《汪曾祺集》等。参与创立并主持“阅读邻居”读书会及微信公众号“早茶夜读”,个人主持微信公众号“早就说过”“杨早讲史”。
关键词: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23-06-28)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为什么高考报志愿应该多考虑考虑文史哲?-环球动态
- (2023-06-28)世界今日报丨韦紫明清华硕士毕业,身材高大混血感十足,女友颜值超高酷似明星 世界观焦点
- (2023-06-28)天天热头条丨青岛地质院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暨第二季度安委会成员会议
- (2023-06-28)东方证券:完成向东证期货增资5亿元
- (2023-06-28)中谷物流(603565):运价触底 需求有望超预期 环球新消息
- (2023-06-28)日系车涨价,是否买单?-全球球精选
- (2023-06-28)全球头条:天津造空客飞机今天首次交付欧洲航空公司
- (2023-06-28)中国移动5G终端客户已达4.7亿-最资讯
- (2023-06-28)2023上半年最火的三款「网红」电动车,有你在用的吗?
- (2023-06-28)尤文跟队:拉比奥特同意留队,续约达协议&未来几小时官宣 天天速看料
- (2023-06-28)经纪人:罗斯油箱里还有很多油 他想要竞争 会为他找到合适的球队-全球观点
- (2023-06-28)天天观天下!七月气势如虹,赚钱轻轻松松的生肖牛
- (2023-06-28)每日报道:《最终幻想16》新功能被"老"玩家称赞:感谢SE 老人也能玩
- (2023-06-28)全球头条:5G概念股午后崛起,“5G+工业互联网”加速推进
- (2023-06-28)ST世茂(600823.SH):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增持980万股_世界快看
- (2023-06-28)《警声百二秒》 • 第32集“网络打手”|全球快播
- (2023-06-28)天天播报:蜀道装备(300540)6月27日13点16分触及涨停板
- (2023-06-28)新晋大股东再出手!江苏银行获8亿元增持力挺-世界要闻
- (2023-06-28)微头条丨一口“上瘾”!金山这里的紫黑色糯玉米,有啥不一样?
- (2023-06-28)打通深莞两市“断头路”,期待已久的深圳地铁10号线东延官宣开工 环球热头条
- (2023-06-28)瑞港建设(06816)委任杜建志为执行董事|焦点速读
- (2023-06-28)沙滩排球亚锦赛落幕 中国女队斩获一金一铜
- (2023-06-28)世界观天下!市场调整、AI遇冷,端午“劫”后A股怎么走?
- (2023-06-28)一举拿下白玉兰视后?首次提名就得奖,她应得的-世界即时
- (2023-06-28)报了=白读!这些都是“野鸡大学”
- (2023-06-28)【新视野】爱康科技(002610.SZ):长兴基地第三条生产线目前正在安装调试中,预计7月初可以出首片
- (2023-06-28)MosaicML推出300亿参数模型MPT-30B,训练成本仅为竞品零头
- (2023-06-28)2023年6月广州中小客车增量指标摇号成功配置指标8143个 全球播资讯
- (2023-06-28)当前热点-一瑞郎等于多少人民币(2023年6月26日)
- (2023-06-28)海河水利委员会组织开展海河防潮闸除险加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世界今日报丨韦紫明清华硕士毕业,身材高大混血感十
天天热头条丨青岛地质院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暨第二
东方证券:完成向东证期货增资5亿元
中谷物流(603565):运价触底 需求有望超预期 环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