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视点!存款利率降了,对我们有哪些影响?
2023-06-22 12:38:06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多家银行陆续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
最近,不少银行纷纷调整人民币存款利率。
6月8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6大银行率先宣布,下调人民币活期存款利率以及部分定期存款利率。
(相关资料图)
6月12日,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浙商银行等股份制银行跟随6大银行下调了人民币存款利率。
随后,包括江苏银行、上海农商银行、桐乡农商银行等多家城商行、农商银行、村镇银行等中小银行也陆续下调了人民币存款利率。
不同银行存款利率有差别
那么现在各家银行的人民币存款利率大概是一个什么水平呢?
记者选取了几家不同类型银行,对比了它们的最新利率。
目前,6大银行的人民币存款利率保持一致,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存款利率略有区别,但差别不大,总体看略高于6大银行。各家城商行和农商行、农信社、村镇银行的存款利率水平则是高低不同,有的接近股份制银行的利率水平,但也有部分农商银行、村镇银行依旧有年利率在3%及以上的存款产品。
同一家银行存款利率也可能不相同
记者调查还发现,各家银行网站公布的均为挂牌利率,而实际上,即使是同一家银行,各地分行实际执行的利率也可能有所不同。对此,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赵廷辰表示,同一家银行出现地域间的存款利差,主要是受三个因素影响。一是与不同地区居民储蓄工具的丰富程度有关。如果某地居民可选择的理财、基金、信托等工具不足,过于依赖存款,就会增加存款供给,导致该地区各银行利率普遍偏低。二是与不同地区金融机构竞争程度有关。如果某地金融机构竞争相对激烈,可能加剧“高息揽储”,导致当地各银行存款利率普遍偏高。三是与金融机构在不同地区的扎根深度有关。同一家银行,可能在某些地区网点数量较多、储户认可度更高,而在其他地区的客户基础薄弱,就可能导致该行在不同地区需以不同的利率吸储。
“跨省存款”只是个别现象
此外,近期部分地区还出现了“跨省存款”的现象。有一些对于存款利率变化比较敏感的客户,将现金从原来的银行取出,选择周边地区甚至是跨省选择利率更高的银行去存款。对于这种现象,赵廷辰认为,“跨省存款”的出现,本身反映了资金在更大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与我国构建“统一大市场”的政策导向并不违背,也并不违纪违规,因此这种现象本身并无可厚非。但是对于储户而言,跨省存款会产生交通费用、误工成本。进行大额现金转移,还存在安全隐患。如果存款金额较小,则可能不够经济。因此,“跨省存款”应该只是个别现象。
银行为何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
我们存款,一般都会选择利率高的银行,那么为什么这么多银行纷纷下调存款利率呢?
首先,银行也是企业。作为金融企业,净息差是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贷款、债券投资、同业资产等都属于银行的生息资产,一家银行净利息收入和全部生息资产的比值就叫净息差。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商业银行净息差呈逐季下降之势,年末净息差为1.91%,同比下降17个基点,而2023年一季度净息差仅为1.74%,较2022年四季度下降0.17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低。
商业银行净息差变化趋势
△图表来源: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根据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此前发布的《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净息差的评分“警戒线”为1.8%(含),低于1.8%将被扣分,银行已到了必须打响息差保卫战的时刻。因此各家商业银行纷纷下调存款利率,以满足自身净息差管理需求。同时,在市场贷款利率整体已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灵活调整存款利率,也是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市场化环境下的正常应对机制。
对于各家银行调整后利率水平的不同,曾刚认为,中小银行资金成本高、融资渠道窄,大幅调降存款利率会导致负债业务出现困难,流动性趋紧,所以中小银行保持存款利率略高于大型银行,可以保持一定的吸储竞争力。
人民币存款利率下降影响几何?
专家指出,存款利率的下行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贷款利率下行的影响,但存款利率的下行也会反过来影响贷款利率水平。20日公布的6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和5年期以上均下降10个基点,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存款利率下行有关。就在20日当天,上海地区已经有多家银行宣布下调房贷利率,首套房的贷款利率从4.65%下调至4.55%,二套房的贷款利率从5.35%下调至5.25%。需要买房的储户可以节省不少贷款利息了。
当然,银行存款利率下调之后,最直接的影响是居民的存款利息收入降低了,不过,降低的幅度并不大。以工商银行为例,三个月、六个月、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都没有调整,调整幅度最大的是五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由2.65%降低到2.5%,下调了15个基点。相当于1万元的存款,一年利息减少了15元。
当然,存款利息减少了,我们应该可以优化资产配置。
对储蓄情有独钟或者风险承受能力极小的居民,银行存款无疑还是最优选择,当然,银行的大额存单是更优的选择,它们的利率水平有可能比调整前的定期存款还要高一些。此外,国债也是一个安全的选择,它的收益率也要比普通定期存款要高一些。
此外,对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居民来说,银行理财和保险产品也是分散投资的选择。记者从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了解到,今年4月末,银行理财总规模比3月末增加了1.26万亿元,5月末总规模继续增加。同时,今年以来各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最低为2.95%,最高达到了4.36%,相比存款利率要高了不少。说明已经有部分储户增加了银行理财方面的投资。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董希淼认为,银行理财市场规模的增量基本可以认为是存款的“回流”。
这里有一点提示:投资理财产品之前,一定要认真对待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测试,不要购买超过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产品。
当然,如果是风险承受能力比较高的居民,也可以参与基金、股票市场、黄金投资等投资。不过,投资有风险一定不能忘记,资金的安全永远比可能获得的收益率更重要。
关键词: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23-06-22)天天视点!存款利率降了,对我们有哪些影响?
- (2023-06-22)创五星 促发展|河南许烟社区:“五星”创建挑起居民获得感 红色治理凝共鸣 今日热搜
- (2023-06-22)西藏城投:6月21日融券卖出4.01万股,融资融券余额5.66亿元_每日动态
- (2023-06-22)小浪底开闸 黄河2023年调水调沙正式启动-今日观点
- (2023-06-22)当中国太极遇上印度瑜伽_环球热点评
- (2023-06-22)当前看点!青岛西海岸新区:以“信用+” 推动美德和信用建设提档升级
- (2023-06-22)屯昌黑猪肉粽岛外订单逐年递增|全球速读
- (2023-06-22)【环球速看料】北路智控作为高成长的小盘绩优个股,短线股价已被低估
- (2023-06-22)【世界聚看点】中国高科:6月21日融资买入512.11万元,融资融券余额2.66亿元
- (2023-06-22)祁连山:6月21日融券卖出9.1万股,融资融券余额7亿元-当前热讯
- (2023-06-22)龙凤旗袍 它是女性柔美的象征
- (2023-06-22)华为爆出大动作!将有重大升级 事关AI
- (2023-06-22)每日信息:2023端午档票房破8000万
- (2023-06-22)基督教最新圣诞诗歌_基督教圣诞节诗歌
- (2023-06-22)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建设专项行动启动
- (2023-06-22)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480.9亿件
- (2023-06-22)天天观点:世预赛“模拟考试”定主力阵容 国足8月底战亚洲强队
- (2023-06-22)精神压力过大_精神压力大的表现
- (2023-06-22)齐齐哈尔:铁路部门 7月1日调整旅客运行图
- (2023-06-22)萧煌奇方发布律师声明 否认网传多年装盲人一事
- (2023-06-22)端午在海外丨龙舟竞渡庆端午 阿根廷法国举办龙舟赛
- (2023-06-22)打击网络谣言!唐某被刑事拘留
- (2023-06-22)002521股价,002523股价-当前视讯
- (2023-06-22)【天天聚看点】Sensor Tower:《地铁跑酷》位列5月全球移动游戏下载榜榜首
- (2023-06-22)北京城区大部可达40℃!端午假期,京城继续火辣辣——
- (2023-06-22)甘肃文旅集团四周年 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焦点速看
- (2023-06-22)天气早知道丨端午天气出炉,多云开场,暴雨收尾_环球快播
- (2023-06-22)融入京津冀 抢占新赛道 为推动高质量发展集聚动能厚植优势
- (2023-06-22)祭祀伏羲自古就是高规格的国家行为
- (2023-06-22)观点:大连人注意啦!“粽”要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