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日报:存款利率降了 对我们有哪些影响?
2023-06-23 13:24:54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01
多家银行陆续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
(相关资料图)
最近,不少银行纷纷调整人民币存款利率。
6月8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6大银行率先宣布,下调人民币活期存款利率以及部分定期存款利率。
6月12日,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浙商银行等股份制银行跟随6大银行下调了人民币存款利率。
随后,包括江苏银行、上海农商银行、桐乡农商银行等多家城商行、农商银行、村镇银行等中小银行也陆续下调了人民币存款利率。
02
不同银行存款利率有差别
那么现在各家银行的人民币存款利率大概是一个什么水平呢?
记者选取了几家不同类型银行,对比了它们的最新利率。
目前,6大银行的人民币存款利率保持一致,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存款利率略有区别,但差别不大,总体看略高于6大银行。各家城商行和农商行、农信社、村镇银行的存款利率水平则是高低不同,有的接近股份制银行的利率水平,但也有部分农商银行、村镇银行依旧有年利率在3%及以上的存款产品。
03
同一家银行存款利率也可能不相同
记者调查还发现,各家银行网站公布的均为挂牌利率,而实际上,即使是同一家银行,各地分行实际执行的利率也可能有所不同。对此,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赵廷辰表示,同一家银行出现地域间的存款利差,主要是受三个因素影响。一是与不同地区居民储蓄工具的丰富程度有关。如果某地居民可选择的理财、基金、信托等工具不足,过于依赖存款,就会增加存款供给,导致该地区各银行利率普遍偏低。二是与不同地区金融机构竞争程度有关。如果某地金融机构竞争相对激烈,可能加剧“高息揽储”,导致当地各银行存款利率普遍偏高。三是与金融机构在不同地区的扎根深度有关。同一家银行,可能在某些地区网点数量较多、储户认可度更高,而在其他地区的客户基础薄弱,就可能导致该行在不同地区需以不同的利率吸储。
04
“跨省存款”只是个别现象
此外,近期部分地区还出现了“跨省存款”的现象。有一些对于存款利率变化比较敏感的客户,将现金从原来的银行取出,选择周边地区甚至是跨省选择利率更高的银行去存款。对于这种现象,赵廷辰认为,“跨省存款”的出现,本身反映了资金在更大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与我国构建“统一大市场”的政策导向并不违背,也并不违纪违规,因此这种现象本身并无可厚非。但是对于储户而言,跨省存款会产生交通费用、误工成本。进行大额现金转移,还存在安全隐患。如果存款金额较小,则可能不够经济。因此,“跨省存款”应该只是个别现象。
05
银行为何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
我们存款,一般都会选择利率高的银行,那么为什么这么多银行纷纷下调存款利率呢?
首先,银行也是企业。作为金融企业,净息差是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贷款、债券投资、同业资产等都属于银行的生息资产,一家银行净利息收入和全部生息资产的比值就叫净息差。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商业银行净息差呈逐季下降之势,年末净息差为1.91%,同比下降17个基点,而2023年一季度净息差仅为1.74%,较2022年四季度下降0.17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低。
商业银行净息差变化趋势
△图表来源: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根据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此前发布的《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净息差的评分“警戒线”为1.8%(含),低于1.8%将被扣分,银行已到了必须打响息差保卫战的时刻。因此各家商业银行纷纷下调存款利率,以满足自身净息差管理需求。同时,在市场贷款利率整体已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灵活调整存款利率,也是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市场化环境下的正常应对机制。
对于各家银行调整后利率水平的不同,曾刚认为,中小银行资金成本高、融资渠道窄,大幅调降存款利率会导致负债业务出现困难,流动性趋紧,所以中小银行保持存款利率略高于大型银行,可以保持一定的吸储竞争力。
06
人民币存款利率下降影响几何?
专家指出,存款利率的下行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贷款利率下行的影响,但存款利率的下行也会反过来影响贷款利率水平。20日公布的6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和5年期以上均下降10个基点,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存款利率下行有关。就在20日当天,上海地区已经有多家银行宣布下调房贷利率,首套房的贷款利率从4.65%下调至4.55%,二套房的贷款利率从5.35%下调至5.25%。需要买房的储户可以节省不少贷款利息了。
当然,银行存款利率下调之后,最直接的影响是居民的存款利息收入降低了,不过,降低的幅度并不大。以工商银行为例,三个月、六个月、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都没有调整,调整幅度最大的是五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由2.65%降低到2.5%,下调了15个基点。相当于1万元的存款,一年利息减少了15元。
当然,存款利息减少了,我们应该可以优化资产配置。
对储蓄情有独钟或者风险承受能力极小的居民,银行存款无疑还是最优选择,当然,银行的大额存单是更优的选择,它们的利率水平有可能比调整前的定期存款还要高一些。此外,国债也是一个安全的选择,它的收益率也要比普通定期存款要高一些。
此外,对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居民来说,银行理财和保险产品也是分散投资的选择。记者从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了解到,今年4月末,银行理财总规模比3月末增加了1.26万亿元,5月末总规模继续增加。同时,今年以来各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最低为2.95%,最高达到了4.36%,相比存款利率要高了不少。说明已经有部分储户增加了银行理财方面的投资。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董希淼认为,银行理财市场规模的增量基本可以认为是存款的“回流”。
这里有一点提示:投资理财产品之前,一定要认真对待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测试,不要购买超过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产品。
当然,如果是风险承受能力比较高的居民,也可以参与基金、股票市场、黄金投资等投资。不过,投资有风险一定不能忘记,资金的安全永远比可能获得的收益率更重要。
(总台央视记者 王雷)
关键词: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23-06-23)焦点日报:存款利率降了 对我们有哪些影响?
- (2023-06-23)每日头条!北京今有分散性雷阵雨最高气温33℃ 明起高温卷土重来
- (2023-06-23)2023湖北宜昌市教育局所属宜昌市科技高中急需紧缺人才引进面试公告-全球热头条
- (2023-06-23)全球热头条丨65.3%受访青年表示自己或周围人遭遇过网络暴力
- (2023-06-23)碧桂园·传媒中心PK昌顺豪庭哪个还会升值?在三亚市买房升值空间怎么样?|环球热文
- (2023-06-23)固原携农文旅资源“奔赴”福州 再续浓浓“山海情”
- (2023-06-23)萌系代表新手友好 上汽大众ID.3试驾体验
- (2023-06-23)“小揽运”/引入插混系统 新款路虎揽胜极光官图发布-今日热闻
- (2023-06-23)看热讯:半幅方向盘汽车暂停上牌?多方回应
- (2023-06-23)世界信息:“行走河南·读懂中国”郑州文化旅游消费季(方特站)暨郑州方特暑期活动启动仪式成功举行
- (2023-06-2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高淳校区奠基典礼举行
- (2023-06-23)每日热点:祖国在召唤
- (2023-06-23)多地再掀购车补贴潮:车市“价格战”仍将持续?
- (2023-06-23)西山科技: 首先,您引用的雪球用户的观点,纯属对方造谣的无稽之谈
- (2023-06-23)西安高新区:增殖放流9万尾鱼苗 全力守好水域生态环境
- (2023-06-23)【世界独家】证券板块跌1.77% 哈投股份跌0.2%跌幅最小
- (2023-06-23)dnf英雄的荣耀和铁拳制裁(dnf英雄的荣耀)
- (2023-06-23)朗来科技获5亿元融资,礼来亚洲基金首次投资湖北|焦点速看
- (2023-06-23)当前观察:又一“肉签”出炉!N威士顿(301315.SZ)首日放量大涨 一签最多赚超1.6万元 当前热文
- (2023-06-23)LPL今日解说排班:毛毛/赵志铭解说第一、三场;鼓鼓/硕硕第二场 环球快播报
- (2023-06-23)聚焦:图知道|今日夏至: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 (2023-06-23)握手7号签!步行者官方晒历史第7顺位球星:库里/穆雷/兰德尔在列
- (2023-06-23)当前短讯!公示!山东青岛嘉凯城110KV输变电工程(变电站)规划出炉
- (2023-06-23)生菜的做法大全家常炒菜(生菜的做法大全家常) 世界关注
- (2023-06-23)智投圈官方网站(智投圈)
- (2023-06-23)滚动:协同联动、做深做实!普陀区大兴调查研究工作第二次调度会召开
- (2023-06-23)精彩看点:新相微: 公司主营业务聚焦于显示芯片的研发、设计及销售,致力于提供完整的显示芯片系统解决方案
- (2023-06-23)焦点热门:机构纵论银行股下半年投资策略:价值重估行情或刚刚开启
- (2023-06-23)全球今热点:华海诚科: 公司可以应用于HBM的材料已通过部分客户认证
- (2023-06-23)当前通讯!宁波港: 龙门港务公司为参股企业,相关问题建议向该公司咨询或向其上级公司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