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即时:无接触时代,人的孤独不可避免?
2023-06-23 23:50:32 来源:中国青年报
我们必须一边“疼痛”,一边尝试去信任。
——————————
(相关资料图)
德国记者伊丽莎白·冯·塔登的《自我决定的孤独》完成于2018年夏天,这是一本以“身体”为主题的书,她的写作可谓及时,因为一年多之后,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她要讨论的主题变得更为重要:我们是否不可避免地踏上一条通往孤独的旅程?
最近几年,相信有很多人都在思考身体与“距离”的关系。我们戴着口罩,防止病毒入侵;如果有人感染,大概率会被“隔离”。即便是在正常秩序中,我们也会感到困惑:人与人的距离,到底多远是合适的?
《自我决定的孤独》讲述的就是这种“距离”的现代史。在作者看来,这段历史开始于1757年巴黎的一场酷刑,米歇尔·福柯在《规训与惩罚》的开篇也详细讲述了这个酷刑的场景。酷刑和暴力,是对人身体的摧残,施暴者和受害者的距离这时候是“负数”。
伊丽莎白·冯·塔登认为,人类进入现代,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认识到暴力和侵犯给人带来的恐怖,强调同情心和感受他人痛苦的能力。在巴黎和伦敦,聚集了越来越多的“陌生人”,现代城市开始强调人与人的距离感,并把这当成一种“进步”。
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发生了这样的过程:人们从乡村迁往城市,从大家庭变成小家庭。所谓“现代”,就是“大家庭”变成个体的过程,不管是在法律还是居住方面都是如此。
这是一条“身体解放”之路。我们会强调个体的感受,当我是“一个人”的时候,我是安全的。我们习惯戴上耳机,就是为了创造一个声音上“一个人”的环境。我们对他人感到警惕,在地铁上,女生可能会担心被偷拍;我有一个男性朋友则有相反的担心,他神经质地认为,有人在怀疑他偷拍,这让他不敢举起手机。
这可以理解成一个“重构空间”的过程,居住空间在变,人与人的“安全距离”也在发生变化。
如果把对安全的追求推到极致,就是独占一个房间。这成为一种流行的观念,伍尔夫就曾写过一本书,主张“女人要有一间自己的房子”。拥有独处空间,在当下已经是占统治地位的生活主张。比如,关于育儿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孩子什么时候开始独睡。房地产商最喜欢这样的叙事,他们会开发各种改善的户型。而在今天的大城市,一个人居住也越来越流行。
于是,就会出现一个这样的场景:一个人老了,随着亲人离世,他的房间越来越大。他只能求助于科技进步,找机器人来照顾他?但是,纯粹“无接触”的环境,真的能让人感到幸福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发达国家,“独自老去”正在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如何让独居老人得到照料,则是很多学者研究的重点。
伊丽莎白·冯·塔登在书中有一个重要的主张:来自手指的接触和抚摸,对人的健康相当重要。科学家证明,儿童离开声音可以长大(会是聋哑人),离开视觉也可以长大(盲人),但是如果没有“触觉”,人根本无法发育,会很快死亡。人在母亲的子宫里就得到抚慰,而出生后最重要的其实是父母的“抚摸”,这不但给人最初的安全感,而且给人能量。
或许我们的方向错了:真正的安全感,来源于信任和爱,而不是距离感。这就是现代人的一个悖论。人与人的接触会带来危险,酷刑、暴力乃至性骚扰,对人都是极大的伤害,于是我们相信“距离”是安全的保证。在通往现代的途中,我们围绕“距离”创造了复杂的社会和法律系统,来获得安全感。
我们确实部分得到了“安全”,但同时也得到了赠品,那就是“孤独”。我们的人生智慧,就是在“安全”和“孤独”中间不断评估,作出取舍。到了老年,人类迎来最孤独的时刻,却发现同时失去了安全,因为身体的衰老让人处于危险之中。最出色的照顾,是一大家人住在一起,但是所有国家都在丢弃这一点,而且把这当成是“落后”。
真正的出路在何方?伊丽莎白·冯·塔登给出的答案是向婴儿学习:信任他人,拥抱“他者”,尽量和“他者”产生共鸣。
这当然有点乌托邦,因为人类已经永远失去了自己的童年。“他者”会给我们带来危险,有时候是暴力侵害。但是,如果这个社会没有“他者”,我们终究无法确立自我。我们必须一边“疼痛”,一边尝试去信任。
韩裔德国哲学家韩炳哲最新一本翻译成中文的著作《妥协社会:今日之痛》处理的也是同一个问题。他注意到,现代人的一个趋势是逃离痛苦。“现代”之前是暴力社会,统治建立在暴力上;到了现代,则是一种“规训社会”,统治者放弃肉体威胁,转而精神控制;而到了所谓“后现代”,则是一种“妥协社会”:权力让你感到快乐,并且以为被统治就是自由——想想吧,我们是多么开心地把自己交给了手机。
韩炳哲认为,“逃离痛苦”会催生出一种麻木,最终让人失去“人性”。这和伊丽莎白·冯·塔登的看法是一致的。疼痛让我们得以确信自己仍然活着。我最近就有真切的体会:有一阵子,我放弃了跑步,因为每次尝试跑步都会发现身体有各种疼痛。等我读完这两本书,尝试换一种方法对待疼痛,努力去寻找、感受和拥抱疼痛,于是我重新跑了起来。
张丰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关键词: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23-06-23)世界即时:无接触时代,人的孤独不可避免?
- (2023-06-23)全球速讯:澳客足彩缩水软件(澳客足彩)
- (2023-06-23)diversion_diver-全球报资讯
- (2023-06-23)小儿清肺化痰口服液的排弹方式是什么(小儿清肺化痰口服液)
- (2023-06-23)布林肯称美将宣布新的对乌军事支持计划
- (2023-06-23)dna复制过程图解简图_dna复制过程_世界快资讯
- (2023-06-23)美藤コウ(关于美藤コウ的基本详情介绍)
- (2023-06-23)微博阅读量是啥(为什么追求阅读数)|世界微动态
- (2023-06-23)3x3最新排名:中国三人男篮第九 三人女篮第二
- (2023-06-23)14省份公布前5月财政“账本”:税收收入恢复性增长 全球要闻
- (2023-06-23)北京市教委:高温天气下要合理调整学生室外活动时间,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减课或停课措施
- (2023-06-23)div css布局实例_div css 焦点短讯
- (2023-06-23)微动态丨dc是什么意思鼠标_dc是什么意思
- (2023-06-23)【世界报资讯】端午假期榕台出入境客流预计接近2019年同期水平
- (2023-06-23)探馆亚运丨杭州亚运场馆一览 当前视点
- (2023-06-23)今日观点!steam家庭共享存档独立吗(steam家庭共享存档独立吗后面买游戏了呦存档吗)
- (2023-06-23)黄金海岸在哪个城市(澳大利亚最美海滩的城市) 全球球精选
- (2023-06-23)联想电脑自动修复开不了机怎么办(需要重装系统啊)
- (2023-06-23)57岁戏骨孙思瀚长居美国,与妻女分居1年晒全家福,女儿近一米八|世界热点评
- (2023-06-23)【天天新视野】高温下,更要为工作“不打烊”的劳动者提供保障
- (2023-06-23)巴西总统卢拉:富国必须为过去200年的环境破坏买单
- (2023-06-23)第28届白玉兰颁奖礼:李路凭《人世间》获最佳导演奖|实时更新
- (2023-06-23)中考期间,海口160条公交线路护航考生安全出行
- (2023-06-23)独家丨华创证券董广阳发声:白酒有望在下半年迎来拐点!高性价比消费更具韧性|今日观点
- (2023-06-23)多景区超2019年同期!假日客流高峰到来,海洋旅游尽显青岛时尚活力_世界热闻
- (2023-06-23)《县委大院》《人世间》分获白玉兰原创及改编最佳编剧奖
- (2023-06-23)热门:射阳县推进“清非禁违”集中销毁禁用渔具活动
- (2023-06-23)世界最资讯丨今夏比40°C高温更热的事情,首届JINGPHOTO火热启幕
- (2023-06-23)当前快报:《最终幻想16》PC版正在开发中:仍需要继续优化!
- (2023-06-23)滨江集团1亿元投资新设实业公司 含物联网设备制造业务-当前短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