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金融 >

微资讯!震荡市“固收+”稳中求胜

2023-06-24 08:23:56 来源:东方财富网

评论

今年以来,虽然A股市场持续震荡,但“固收+”基金的业绩表现却相对稳定。

数据显示,截至6月19日,全市场2870只“固收+”基金,今年以来取得正收益的有2559只,占比89.2%,平均收益为1.92%。


(资料图)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我国权益市场仍处于震荡行情。在权益资产波动较大的行情下,往往以固收资产打底,辅以适量权益或转债增厚收益的“固收+”产品有着更为稳健的收益。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权益占比较高的股票基金与混合基金受到权益市场震荡影响,波动较明显,而“固收+”基金则较好地平抑了权益市场的波动,因此,其业绩表现相比权益基金更优异。

转债资产攻守兼备

针对“固收+”基金的良好表现,畅力资产董事长兼投资总监宝晓辉指出,这是“固收+”策略性质所决定的。因为“固收+”策略本身的特点就是攻守兼备,穿越牛熊。在近期市场波动的情况下,“固收+”策略产品的收益相对较好。

具体来看,截至6月19日,今年以来收益超过10%的“固收+”基金有13只,其中,嘉合磐石基金A/C份额今年以来收益高达38.14%和37.87%,位列前茅。此外,业绩表现较好的“固收+”基金还有西部利得新享基金A/C份额、华商双翼基金A份额、华安智联基金A/C份额以及新华双利基金A/C份额等。

记者注意到,从上述业绩表现较好的基金来看,基金经理确实对于股票和债券两部分资产均有深入的分析和了解。

嘉合磐石基金经理李超在2023年一季报中指出,权益市场方面,全年相对看好两条主线,一是受益于经济复苏的大消费,二是以半导体、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硬科技,同时也比较看好新能源全年的表现。

对于债券市场方面,李超分析,今年债券收益率可能会面临一定的上行压力,他看好中短端中高评级信用债,并期待全年会有获得超额收益的机会。季报显示,在操作方面,李超管理的基金的资产组合在一季度减持了新能源个股,并增持了半导体、通信等相关行业的个股。债券配置上,则主要以交易利率债为主。

华商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助理、华商双翼平衡混合基金经理胡中原表示,转债资产是华商双翼平衡混合基金的重要收益来源之一,在提升收益的同时,也有效提升了组合的风险收益比。相比于纯债,收益增强作用显著。相比于权益,转债波动率明显较低,回撤保护方面明显占优,且累计收益也具吸引力。

“转债品种的流动性明显占优,且有更大的资本利得空间。”胡中原说,在股市持续低迷阶段,转债市场整体到期收益率将会提升。与同等级信用债利差显著收缩后,可作为流动性更好的纯债替代品种。而到了上行市场阶段,转债可显著受益于正股的上涨行情,在股性回升的过程中力争取得显著超过纯债的超额收益。

同样看好可转债的还有新华双利基金经理王丹。她主要布局在转债和科技股,转债方面优选景气行业,以及科技板块具备较好风险收益比的个券,股票方面精选科技股。因为“科技是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方向,科技股今年在A股中的主线低位还是比较明确的,我们相信科技股持续的业绩增长将为投资人带来长期较好收益,关注硬科技相关的半导体、军工等产业链。”王丹表示。

谈及投资策略,王丹指出,中长期产业趋势的研究与发掘,是我们获得可持续收益的重要来源,也是我们分享国家转型升级红利的重要途径。我国在过去三十多年实现了各个产业的蓬勃发展,目前来看,只剩少数行业没有国产化,其中半导体就是这些少数中极其关键、壁垒很高的卡脖子行业,只有完成这个行业的国产化,才能保障国家安全。半导体产业趋势的确定性高,成长空间大,需要珍惜。

金融债占比超三成

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在“固收+”基金持有的所有债券种类中,无论是持有债券占净值比还是占债券投资市值比,金融债都位列第一,比例分别为35.55%和34.93%。

谈及金融债持有比例较高的原因,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分析,固收类基金的金融债投资占比较高与其债券性质息息相关。金融债券包含了政策性金融债和非政策性金融债券。

近期金融债的投资占比拉至历史高位,在所有债券类型中位列第一,且较明显高于其他券种占比,这是由于近年来信用风险事件频发,机构对信用下沉大多持谨慎态度,而信用资质较高的金融债券则成为机构热抢的对象。“与此同时,机构对金融债的‘抢券潮’也使得高等级信用利差持续收窄,机构为了捕捉高等级信用债的宽信用行情,也进一步提升了金融债券的投资占比。”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有关人士说。

格上财富金樟投资研究员蒋睿认为,一方面,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偏好不高,利率债和金融债是重点配置对象之一,而金融债在债券市场中占比本身就偏多,自然在债券配置时也会偏多一些;另一方面,去年年底,债市流动性挤兑导致优质资产被抛售,价格颇具吸引力,有些机构也会增配一些被错杀的金融债。

记者同时注意到,相对于2022年,今年“固收+”基金持有可转债比例明显提升。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全市场所有“固收+”基金持有可转债占净值比11.28%,占债券投资市值比11.08%。而在2022年年末,“固收+”基金持有可转债占净值比10.75%,占债券投资市值比10.6%。

针对可转债资产在“固收+”产品中的配置比例有越来越高的趋势,胡中原指出,第一,从收益属性来讲,转债是组合重要的收益贡献来源。与股票相比,转债具有接近于权益类证券的高收益率,投资者可以利用转债产品获得间接参与权益市场的机会。同时,在债底的支撑、下修条款和回售条款的保护下,转债通常有着更小的回撤和更高的夏普比率,呈现出较好的收益风险性价比。在权益市场大幅走强的阶段,依托估值和平价的双重带动,转债市场表现甚至可能强于正股。而在权益下行市场中,转债可通过条款博弈和债底支撑获得相对稳定的回撤保护,在较低的风险下博弈股市的拐点。

第二,从 “固收+”产品规模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转债成为提升“固收+”产品组合收益的重要选择和来源。“第三,转债有效提升了组合的风险收益比。相比于纯债投资,收益增强作用显著;相比于权益投资,转债波动率通常较低,回撤保护方面占优。”胡中原说。

关注回撤与长期业绩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如何选择“固收+”基金?

蒋睿指出,投资者最主要的是要厘清基金的收益来源,“固收+”基金在股票及转债市场偏强的时候会是收益增厚,在极端情况下也可能会是收益侵蚀。如果收益增厚端以低估值、高股息为主的“固收+”基金可能进攻性一般但收益是相对稳定的,如果收益增厚端偏成长与进攻,可以考虑选择权益中枢在一成左右的“固收+”基金,降低股票端波动对净值的影响。

王丹分析,目前“固收+”产品比较多,偏债混合型基金、二级债基、转债基金等都可以是“固收+”产品,普通投资者在挑选“固收+”基金的时候,需要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去选择匹配的产品,首先要关注自己能否承受基金产品的现任基金经理在产品管理期间的历史最大回撤,其次再去看其历史业绩,不仅要看基金短期业绩,还要看长期业绩,此外,还要关注基金权益类资产风格和配置情况。

宝晓辉也认为,从投资者角度来说,选择“固收+”基金确实需要一定的技巧,因为目前市场上“固收+”基金数量很多,基金管理者的水平也参差不齐,管理基金的收益也存在一定差异。他建议投资者在选择这类基金的时候要谨慎看待。首先要关注基金经理的过往业绩。其次要看基金管理人的背景。尽量选择经验丰富,有较长从业经验的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基金产品,还要看基金经理的“出身”。“一般来说,险资出身的基金管理人管理的产品会相对好一些。”宝晓辉说。

关键词: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