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观热点:驻日美军基地疑“放毒”,民众寻求彻查无门
2023-06-24 12:23:34 来源:福建日报
近日,日本冲绳、东京等地一再发生疑似美军基地污染物外泄,致使当地居民体内化学物质检测超标的事件。对此,有评论指出,一方面饱受美军基地之“害”的绝不仅仅只有上述两地,另一方面美军基地所造成的问题,更不只是“环境污染”而已。
一
据日本媒体6月17日报道,驻日美军冲绳基地周边地下水近期检测出15种日本禁止使用的化学物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冲绳县环保部门日前公布的2022年度调查结果显示,美军计划返还给日方的基地周边15处地点的地下水中,检测出杀虫剂滴滴涕(DDT)等15种违禁化学物质。滴滴涕化学名为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为20世纪上半叶广泛使用的一种农药。由于严重污染环境,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禁用滴滴涕。
这项调查同时显示,驻日美军嘉手纳基地附近一处地点的地下水含有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含量达日本暂定标准的大约43倍。
冲绳县自2019年起每年实施这一调查,以掌握美军基地周边污染状况。继前一年的调查后,这次调查再度检测出黑索金(RDX)。黑索金化学名为环三亚甲基三硝胺,可用于制作弹药和毒性强的农药。
此前,冲绳县一个市民团体于2022年分析冲绳美军基地周边380多名居民血液中的PFOS和PFOA浓度,发现检出的最高浓度达到全国平均值的3倍以上。
无独有偶,据《东京新闻》8日报道,日本一个名为“曝光多摩地区有机氟化合物(PFAS)污染之会”的市民团体组织当天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东京多摩地区进行抽血检查的650人中,半数以上受检者血液中检测出可能对人体有害的有机氟化合物(PFAS)量,达到了美国标准的“健康风险增加”水平。
据悉,位于东京都多摩地区西部的驻日美军横田基地使用含有大量PFAS的泡沫灭火剂,多年来持续污染土壤。此外,神奈川县和冲绳县的驻日美军基地及周边地区也相继检测出高浓度PFAS。
二
对于美军基地的“放毒”恶行,受害地民众可谓是愤怒又无奈。
冲绳县宜野湾市一个市民团体16日向该市政府部门提出申请,要求就美军基地污染问题与驻日美军官员会面讨论。此前,这一市民团体曾提出同样要求,遭美方拒绝。
据日媒报道,日本政党和市民组成的团体“全冲绳会议”13日举行集会,将约56万份请愿签名递交给在野党议员,反对驻日美军普天间基地搬迁至冲绳名护市边野古地区。
在东京,“曝光多摩地区有机氟化合物污染之会”共同代表高桥美枝子呼吁,日本政府和东京都政府应该进一步调查位于多摩地区的驻日美军横田基地周边土壤。
尽管日本民众和地方政府不断要求进入美军基地彻查有机氟化物污染源,但由于《日美地位协定》规定在没有驻日美军许可的情况下,无法进入基地内部调查,使得环境污染问题一直难以查清,更谈不上彻底解决。美军方面更是往往以“不说明”“不承认”“不道歉”的方式应对。
去年,位于神奈川县的美军横须贺基地排放的污水中,多次被检出有机氟化物严重超标。但在日美双方签订了《日美地位协定》有关环境补充协定情况下,美军依然拒绝了横须贺市政府对美军基地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进行抽样检测的要求。
三
近年来,驻日美军基地频繁曝出污染环境丑闻。在位于日本神奈川、冲绳、青森等多地的美军基地周边的排水口、河流、土壤甚至自来水中,都曾检出有机氟化物。横须贺市当地部门此前调查显示,美军横须贺基地排出的废水中,有害物质超标达到生活排水标准172倍,产业排水标准109倍。
驻日美军基地之所以敢于频频“放毒”,追根究底,还是美军在日本的特权使然。1952年,日美两国签订《日美行政协定》(1960年更名为《日美地位协定》),此后协定虽几经修改,但驻日美军不受日本法律约束的“治外法权”始终没有改变。
去年9月,日本律师联合会曾向日本政府提交意见书要求修改《日美地位协定》,并对驻日美军适用包括环境相关法律在内的日本国内法。该联合会副会长增子孝德强调,只有对驻日美军适用日本国内法,才有可能消除美军基地引发的各种祸害。
其实,美军基地造成的问题,绝不仅仅是“污染环境”这么简单。数十年来,驻日美军因安全事故、飞机噪音、士兵犯罪、种族歧视等各类问题而“臭名昭著”。
据冲绳警方统计,从1972年至2020年,驻冲绳美军及相关人员犯罪案件高达6000余件,其中凶杀、抢劫、纵火和强奸等恶性案件就有近600件。
就连美国防部2022年发布的一份审查报告也显示,美国境内外一些军事基地发生各类不端行为的风险较高,一些高风险军事基地的领导层,往往没有把这些违法行为作为优先处理事项进行预防,而这些违法行为的发生与军事基地领导层的不作为密切相关。
18日,日本冲绳县部分民众在名护市边野古举行集会,再次表明他们反对美军基地的决心。当地民众表示,从2004年开始,截至本月18日,这场抗争已长达7000天。
关键词: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23-06-24)全球观热点:驻日美军基地疑“放毒”,民众寻求彻查无门
- (2023-06-24)世界热门:618 彩电报告:需求压力犹存,结构升级带来价值回归 | 报告看点
- (2023-06-24)全球时讯:男子微信回了个“OK”表情 结果竟成被告!一点都不冤
- (2023-06-24)研究显示全球约九成过量碳排放源自美国等发达国家
- (2023-06-24)46个国家级气象站破历史极值 北方为何热过南方?
- (2023-06-24)持续高温炙烤,高温津贴应及时“送清凉” 天天头条
- (2023-06-24)当前热门:原子之心Steam版解锁时间详情
- (2023-06-24)双柜台模式开启,人民币可直接买港股了!| 思维观察
- (2023-06-24)2023年广西青少年业余俱乐部水球锦标赛落幕
- (2023-06-24)焦点短讯!“梦想天空分外蓝”——太行山上 追梦蓝天
- (2023-06-24)当前讯息:资产任务攻略 - 机动作战中心任务相关(2023/6/24)
- (2023-06-24)每日速看!为何皇帝都重用舅舅而不重用叔叔原因让人感叹!
- (2023-06-24)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已加强安全措施
- (2023-06-24)构筑三大高地 青岛锻造海洋经济新优势-头条
- (2023-06-24)东软集团怎么样
- (2023-06-24)焦点资讯:【两世狭间】 序
- (2023-06-24)浙江发布杭嘉湖平原嘉兴水文站洪水黄色预警_环球快看
- (2023-06-24)视讯!“三夏”小麦机收会战收官 夏收速度创历史之最
- (2023-06-24)当前快讯:雨水管道检测机器人,保障城市排水系统安全
- (2023-06-24)世界微资讯!甲亢遇到异食癖:法国男子一顿吃15人份 急了还吃石头木塞
- (2023-06-24)头条焦点:我国最长深水油气管道进入调试阶段
- (2023-06-24)发挥好服务业稳定器作用
- (2023-06-24)未来7月,四大生肖事业上升,结识贵人,财运逆袭
- (2023-06-24)印尼雅万高铁联调联试时速达到350公里
- (2023-06-24)善于沟通的3大星座,内心却是如此的难以走进
- (2023-06-24)背部毛孔粗大应该怎么办? 背部毛孔粗大应该怎么办呢
- (2023-06-24)刷单新套路!商家联合刷手4个月向电商平台骗补10万 观察
- (2023-06-24)府学石学府展览开幕式举行
- (2023-06-24)“数防+人防”,擦亮防台防汛“鹰眼”
- (2023-06-24)【报资讯】大疆农业协同重庆酉阳县建立数字梯田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