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又发小折叠,竖折才是未来?
2023-09-01 03:28:43 来源:雷科技
虽然完全被华为 Mate 60 Pro 抢了风头,但 OPPO Find N3 Flip 终究还是发布了。
8 月 29 日,OPPO 发布了最新一代小折叠 Find N3 Flip,整体设计依旧延续上一代,镜头模组改为圆环设计,搭载主摄、人像、超广角三摄。售价方面,Find N3 Flip 12GB+256GB 版本售价 6799 元,与此相比,华为 Mate 60 Pro 12GB+256GB 版本售价 6999 元,怎么选可能会是一部分消费者近期最纠结的一件事。
产品方面的介绍,欢迎大家关注雷科技对 OPPO Find N3 Flip 和华为 Mate 60 Pro两台机器的报道,这里按下不表。
(相关资料图)
而回到 Find N3 Flip 上,我更在意的,其实还是 Find N Flip 这条产品线发生的变化。
九个月前,OPPO 发布了第二代折叠屏产品 Find N2,随之而来的还有旗下首款小折叠产品 Find N2 Flip。与其他小折叠手机相比,Find N2 Flip 在产品层面的关键亮点,在于外屏采用了当时最大的 3.26 英寸 17:9 比例屏幕,得以承担更多的使用场景,包括微信对话、查看天气、拍照预览、刷小红书等等。
OPPO Find N2 Flip,图/OPPO
OPPO Find N2 Flip 之后,摩托罗拉、vivo、三星等各家厂商都在小折叠手机上采用了更大的外屏。
但尽管发布之初的评价颇高,很多人可能还是没想到,OPPO Find N2 Flip 会是今年上半年中国市场卖得最好的折叠屏手机。市场研究机构 Counterpoint 公布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OPPO Find N2 Flip 凭借 13.1%的市场份额大幅领先其他一众折叠屏手机,高居榜首。
图/Counterpoint
不仅是 Find N2 Flip 自身的成功。根据 Counterpoint 的这份报告,中国手机市场最畅销的十款折叠屏手机占据了 72.8%的市场份额,其中 5 款是小折叠手机,份额占比总计为 37.6%,还要高于大折叠手机的 35.2%。
这还只是今年上半年。除了最早推出小折叠手机的摩托罗拉和三星,随后推出的华为,OPPO、vivo 的小折叠手机都是在今年上半年开售,小米据传也正在研发相应的小折叠产品。
不知不觉,小折叠也成了国内折叠屏手机市场的主流。
大屏幕还是小机身?这是一个问题
图/三星
2013 年的 CES 大会期间,三星发布了一段折叠屏手机的概念视频,这也是折叠屏手机概念对大众的第一次冲击。
可以说,折叠屏手机从进入大众视野开始,就几乎与「大屏」一词绑定。这既与三星九年前在 CES 上的「定调」有关,也是因为「大屏」长期以来都被视为智能手机行业的销量助推器。
智能手机的历史已经证明,绝大部分人都喜欢大屏,否则 iPhone 6/6 Plus 不会创下 2.2 亿台的历史纪录,三星 Galaxy Note 不会一炮而红,关于折叠屏手机的畅想也不会掀起大量的关注和讨论。
所以也不意外,折叠屏手机最初面世的时候都是以横折大屏的形式,只有摩托罗拉带着 Razr 新刀锋的故事开启了小折叠屏手机。如果说大折叠(横折大屏)手机的特点是在常规手机尺寸相近的情况下塞下了大得多的折叠屏幕,那么小折叠手机就是在常规大小的手机屏幕塞入小得多的机身。
换言之,大折叠和小折叠是手机厂商掌握屏幕折叠技术后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但一般来说,手机厂商从长远来看更看好大折叠手机,因为消费者始终需要更大的屏幕,可以一边聊天一边浏览新闻;可以边看攻略边玩游戏;可以把文字/图片直接拖拽到微信,或者是 Word 和 PPT。
更复杂的消费需求和更多的应用场景,最终体现到硬件上就是对于更大屏幕的需求。而折叠屏技术的出现以及人类手掌握持的极限,让折叠屏手机成为了现在这个阶段手机厂商最重要的突破方向。
理想可能很丰满,但现实有时候很残酷。
三星 Galaxy Z Flip 的起点是 2020 年。凭借小巧而精致的外观设计,展开 iPhone Pro Max 级别的大屏幕,还有针对女性用户开发的一系列悬停功能,Galaxy Z Flip 很快就翘动了女性市场,在微博、小红书和 Instagram 上都形成了很大的影响。
三星 Galaxy Z Flip 3,图/三星
到了 2021 年,三星 Galaxy Z Flip 3 这一款手机的销量就超过了全球其他所有折叠屏手机的销量综合,包括三星自家主打的 Galaxy Z Fold 系列。在国内,华为首款小折叠手机 P50 Pocket,在上市后也连续拿下了三个季度的折叠屏手机冠军,而紧接着 OPPO Find N2 Flip 又从华为手中接过了折叠屏手机销量第一的桂冠。
变的是品牌,不变的都是小折叠手机。
同样是应用适配问题,小折叠就是更容易
折叠屏发展到今时今日,大折叠的很多问题其实都有了大幅改善:屏幕和机身的可靠性越来越不是用户担心的地方;核心配置上也采用了更多的顶级硬件;重量和厚度在不断接近常规旗舰机的规格,甚至都比 iPhone 14 Pro Max 更轻。
甚至于,大折叠手机的价格相比两年前都有了大幅下降,除了华为和三星,各家的起售价全都下探到了 1 万元以下。
但关键问题还在软件上。就像前文提到的,大折叠的核心价值之一是充分利用大屏幕,然而现实是折叠屏手机这四年,虽然也等到了微信、小红书等应用的适配,但更多应用还是没有着手对折叠大屏进行适配,更遑论是基于折叠形态进行开发的「原生」应用。
相比之下,小折叠几乎就不存在这方面,展开后的屏幕就是一块常规比例的手机屏幕。当然,这不意味着小折叠就完全不需要应用适配。
moto razr 40 Ultra,图/联想
联想在 6 月初发布了一款 moto razr 40 Ultra,在外屏上做到了「全是屏」,好处是折叠下外屏的显示面积又大了,但坏处是摄像头会挡住显示内容。更大的问题是,moto 的这套设计在国内几乎没有适配应用。
moto razr 40 Ultra 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但小折叠手机外屏的各种比例和设计,也是不争的事实。三星 Galaxy Z Flip 4 采用的是一块 3.4 英寸的异形屏,没有覆盖摄像头区域;vivo X Flip 主打一块 3 英寸屏幕的横屏使用;OPPO 则是坚持竖屏使用。
vivo X Flip,图/雷科技
由于屏幕尺寸太小,所有小折叠其实也都需要进行应用适配,比如微信、小红书很难以常规布局进行正常使用。
但相比大折叠手机,小折叠手机的问题要容易解决得多,核心是用户对于小折叠外屏的需求,都集中在需要临时或者频繁查看的应用上,比如偶尔看看天气或是日程,频繁使用的相机和微信等,不需要打开内屏就能使用。举个反例,比如长视频或者微博对于外屏就没有明显的适配价值。
换句话说,小折叠手机在应用生态上只要针对少数场景和应用的外屏显示进行适配,更多时候做的是减法,相比应用要在大折叠上更丰富、复杂的适配,要简单太多了。
题图为 OPPO Find N3 Flip,来自OPPO
关键词: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23-09-01)OPPO又发小折叠,竖折才是未来?
- (2023-09-01)赛力斯发布2023半年报,丰富产品矩阵蕴藏更优前景
- (2023-09-01)“飞不完,根本飞不完”!暑运民航市场全面增长
- (2023-09-01)康师傅控股上半年业绩增三成 资产流动性仍需改善
- (2023-09-01)学校回应宿舍床铺紧挨无缝隙 孩子都是上靠爬 下靠蹦
- (2023-09-01)贵阳治躯体化障碍哪个好
- (2023-09-01)梦见房屋倒塌是什么征兆
- (2023-09-01)梦见两条蛇是什么预兆
- (2023-09-01)h是什么车牌子的车
- (2023-09-01)pptv现场直播(pptv直播表)
- (2023-09-01)挑战万人迷张艺源7号(挑战万人迷)
- (2023-09-01)瘦肉精是什么东西对人有害吗 瘦肉精到底是什么东西)
- (2023-09-01)强迫症的自我恢复期是多久(强迫症的自我恢复)
- (2023-09-01)公司开业邀请函模板 公司开业邀请函怎么写
- (2023-09-01)北京朝阳区在服贸会期间推出5条文旅线路
- (2023-09-01)naivee官方旗舰店直播(naive)
- (2023-09-01)趣活集团公布2023年上半年业绩:持续降本控亏,国际业务首创即盈利
- (2023-09-01)新华网评:3.7万场次演出,为暑期消费再添“一把火”
- (2023-09-01)聚焦教育行政管理 分析讲评助力提升
- (2023-09-01)艺创科技2023年上半年净利-334.09万 由盈转亏
- (2023-09-01)鸣沙山下桃芬芳 特色林果带动农户增收
- (2023-09-01)全新Passat官图来了,造型撞脸凌渡L,明年一季度海外上市
- (2023-09-01)首批4只科创100ETF累计募集超40亿 将于9月1日结募
- (2023-09-01)山东烟台全方位创新绿能经济 “核风光氢储”全面起势
- (2023-09-01)浙江宁波在建海上风电工程施工人员全部撤离
- (2023-09-01)郑州部分银行已下调存款利率,最高降25BP
- (2023-09-01)恐龙模型进场!中国古动物馆加速布展
- (2023-09-01)中指研究院:1-8月TOP100房企销售总额下降8.6% 市场预期或将修复
- (2023-09-01)途虎养车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请
- (2023-09-01)直击半年报|世茂服务上半年营收40.98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