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信贷,助力消费恢复向好_环球快看点
2023-06-22 11:06:46 来源:中国日报网
普及率和渗透率不断增长,线上化、场景化成发展趋势
消费信贷,助力消费恢复向好(经济聚焦)
(资料图片)
核心阅读
消费信贷是助力消费恢复、激发潜在需求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消费信贷的普及率和渗透率不断增长,有助于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未来,更好发挥消费信贷作用,还需更多关注主力消费群体,倡导理性消费、理性借贷,构建良好的行业生态和社会信用环境。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公布的5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5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6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367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988亿元。
住户短期贷款增加,意味着居民消费信心有所增强。5月,市场销售持续恢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803亿元,同比增长12.7%,环比增长0.42%。
近年来,消费信贷的普及率和渗透率不断增长。如何发挥消费信贷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升居民消费信心和意愿,助力消费恢复向好?记者近日走进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进行了调查。
消费金融助力消费恢复,满足升级需求
“在手机上按流程申请就能贷到款,挺方便。”湖南长沙的顾女士告诉记者,最近为了给家里添置新家具,她从招联消费金融公司申请了消费信贷。两年来,置办小家电、购买心理学课程……消费信贷帮了她不少忙。顾女士说,消费信贷可以随借随还,很快就能到账,还经常有一些优惠活动,比较符合自己的消费习惯。
除了日常生活所需,不少人还借助贷款升级消费,把生活打理得更加丰富。在北京工作的90后郝女士说,平时自己刚性支出不少,遇到想买的大件商品时,她更倾向选择线上分期付款,“这样开支压力会小一些。”
消费信贷除了用于日常消费,还可用于房屋装修、旅行等消费。目前,发放消费信贷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信用卡中心、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平台等。其中,银行发放贷款的额度相对较高,在20万元至30万元不等,相应的贷款规模占比最高、产品利率更优惠;消费金融公司覆盖人群较多,已累计服务近7.9亿人次;互联网平台则在嵌入消费场景方面有更多优势。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表示:“我们将紧抓恢复和扩大有效需求这个关键,持续优化和改善金融服务,加大新型消费和服务消费金融支持。”
“实证测算表明,引入消费金融产品后,借款人消费金额提升16%—30%,合作商户销售额提升约40%,能够助力释放潜在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张承惠表示,随着经济恢复向好,社会消费需求将进一步释放,消费金融行业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金融科技提升服务效能,拓展服务覆盖面
陕西延安的曹女士经营着一家婚庆公司,平时收入不太稳定。最近她搬入新居,要置办家电等用品,在购物平台上选购完毕后,她直接在付款时选择“分期付款”。“有些商品能享受到免息,有些还能参加满减活动。”曹女士说。
当前,线上化、场景化是消费信贷的发展趋势。
“我们的客户大多数是年轻人,他们对互联网的接受程度较高,习惯使用手机理财和借贷,优质的金融服务需要更好满足客户的使用偏好。”中银消费金融首席运营官章涛说,年轻人边际消费倾向较高,是促进消费恢复和扩大的主力,也是消费信贷的主要用户。
如今不少银行发力年轻消费群体,拓展线上化服务。今年一季度以来,中国银行线上消费信贷申请人数超155万,客户提款超过100万笔,其中35岁以下客户用款比例达37%;微众银行“微粒贷”的统计数据显示,成功授信客户中约一半为35岁以下,今年以来已为近950万名年轻客户提供贷款服务。
线上化、场景化离不开银行整体运营系统的科技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消费信贷领域,支持小额、海量、高频的消费信贷服务。
“当前,金融科技已经贯穿于获客、运营、风险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通过智能识别、快速响应、精细运营、精准风控、优化体验,科技能够更好地服务客户,促进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招联消费金融总经理章杨清介绍。
中邮消费金融董事长王晓敏介绍,公司加强数字化平台建设,提高业务办理效率,信息系统可支撑日交易峰值超100万笔,贷款自动审批率达98%。
嵌入消费场景让消费信贷更容易触达消费者。消费者在互联网平台购买商品和服务时,可以直接选择消费分期,同时就完成了消费信贷。一些金融机构与客户丰富、交易活跃的互联网平台合作,引入客户资源或是发放联合贷款,也有金融机构尝试自建消费场景。此外,还有一些金融机构依然注重线下场景拓展和线下贷款审核。“我们通过送贷上门、面对面服务,更全面地了解客户诉求、消费习惯,有助于判断客户的生活水平和家庭状况,从而更精准地‘画像’。”兴业消费金融副总裁杜一谦介绍。
倡导理性消费、理性借贷,构建良好信用环境
如何更好地发挥消费信贷作用,进一步促进消费?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认为,中青年群体是消费的主力军,尤其是支出比较多的年轻家庭,消费意愿高于其他群体。应该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动态衡量他们的远期收入,考虑他们潜在的消费需求,给予更多金融支持。
同时,也要倡导理性消费、理性借贷。“年轻一代有成长发展的需求,也有追求品质生活的愿望,信用消费正成为他们实现消费升级的重要途径。”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要把握好促消费和防风险的平衡,既鼓励有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的健康消费,也要避免追逐过度消费、奢侈消费,帮助年轻人培养理性消费、理性借贷的习惯。
就业状况和收入预期是影响当期消费最直接的因素。“除了激发消费需求以外,金融机构还应为客户群体提供更多发展事业、促进收入增长的金融服务。有了稳定工作和足够收入,才能促进消费进一步增长。”章杨清说。
此外,还需构建健康的行业生态。此前,有些消费金融机构采取误导性宣传,隐瞒债务风险,诱导年轻人借贷消费,或是采取欺诈手段,让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动负债。更有甚者,一些非法贷款中介冒充银行或消费金融公司的工作人员,宣称不需要审核身份,有特殊渠道可以帮客户获得贷款,实际上可能是虚构借贷协议、诱骗消费者过度负债的“套路贷”。
业内人士提醒,消费信贷机构应在业务规模扩展与信用风险防控合理平衡的前提下,以规范的营销方式,将合理的消费信贷产品推介给合适的消费者。过分授信导致过度负债,不仅损害消费者利益,最终也将损害金融机构利益,影响整个行业稳健发展。针对一些以低息条件诱惑消费者、在利息之外收取服务费的“套路贷”,消费者要提高警惕,选择正规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核实营销人员的真实身份,增强辨识能力。
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也必不可少。相关监管部门正加强消费金融公司投诉问题整治,要求消费金融公司及时规范处理各类投诉,同时严肃查处以“征信修复、洗白、铲单、征信异议投诉咨询、代理”为名行骗的不法分子,构建良好信用环境。(记者 欧阳洁 杨梦皎)
来源:人民日报
关键词: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23-06-22)消费信贷,助力消费恢复向好_环球快看点
- (2023-06-22)天天快资讯丨周琦转会大反转!拒绝加盟北控男篮,上海男篮和北京首钢二选一!
- (2023-06-22)多地端午假期公布高考成绩_天天即时看
- (2023-06-22)当前速递!m和s是什么意思 性取向m和s是什么意思
- (2023-06-22)新野:以桃为媒兴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甜蜜升级-环球今亮点
- (2023-06-22)讯息:2023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暨京东云峰会定档“7.13” 将发布京东大模型
- (2023-06-22)海报丨五彩祝福 梦想接“粽”而来
- (2023-06-22)曝快船获布罗后仍有意签下威少:保罗会去奇才 卡椒不分家再冲冠
- (2023-06-22)“2023年中国网安产业竞争力50强”发布,福建省美亚柏科入围
- (2023-06-22)先水还是先乳 先水乳还是先精华-最新快讯
- (2023-06-22)【天天新要闻】法国巴黎市区建筑爆炸起火事故已致37人受伤
- (2023-06-22)最资讯丨90秒通关验放!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推进“一站式”系统升级
- (2023-06-22)焦点速讯:两部门:到2025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责任制整体护理覆盖全院100%病区
- (2023-06-22)焦点热门:趋势反转信号闪烁! 狂泻不止的油价将迎来“大逆转”?
- (2023-06-22)当前快播:标准篮球场尺寸 标准篮球场尺寸 平面示意图
- (2023-06-22)全球热推荐:创维“出海”建电池厂
- (2023-06-22)起亚中国首款纯电车型EV6将在国内开启盲订 焦点报道
- (2023-06-22)阳台窗帘怎么装好看又实用_全球关注
- (2023-06-22)房贷延期办理的方式有哪些?房贷延期如何跟银行协商? 全球新资讯 全球快资讯
- (2023-06-22)环球讯息:前5月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长4.7%
- (2023-06-22)天天热讯:广西茶叶科学研究所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工作
- (2023-06-22)每日热门:5G 时代,电视的未来与未来的电视将如何重塑
- (2023-06-22)“丫丫”最新吃播视频出炉:肉眼可见圆滚滚起来了 世界信息
- (2023-06-22)印媒:印度给越南送军舰“大礼” 今日关注
- (2023-06-22)环球热点评!近5届首次出线!曝亚洲杯东道主作弊,中国男足极端情况:4分晋级
- (2023-06-22)震撼!中国人的赛龙舟有多燃
- (2023-06-22)6月27日三亚学院、大东海广场!侣行夫妇等你来 世界速看料
- (2023-06-22)ios16.5.1耗电怎么样 苹果16.5.1耗电/发热/信号一览[多图]
- (2023-06-22)天天信息:我是非遗传承人|端午
- (2023-06-22)暴雨高温双预警!端午最新天气预报来了_全球观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