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粮再获丰收 牢牢端稳手中“饭碗” 广西保持播种面积、单产、总产量“三增长”
2023-08-03 05:15:17 来源:广西日报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广西2023年夏粮播种面积180.15万亩,新增3.15万亩,增幅1.78%,居全国第8位;亩产160.95公斤,增长5.05公斤,增幅3.24%,增幅居全国第4位;总产量29万吨,增长1.4万吨,增幅5.07%,增幅居全国第6位,继续保持播种面积、单产、总产量“三增长”。
“夏粮再获丰收,为全年粮食丰收、牢牢端稳手中‘饭碗’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区提供了有力支撑。”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八桂无闲田 种粮有补贴
因地块小而散,部分田地海水倒灌盐碱化,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土地流转困难,防城港市防城区江山镇潭西村部分耕地曾撂荒多年。现在,潭西村灭荒复耕示范点的撂荒地经过综合治理,大片土地因此盘活。
八桂无闲田。广西通过开展耕地保护系列行动,祭出种种“长牙齿”的硬措施,将撂荒地盘活为“钱袋子”。
藏粮于地,让更多农田变良田。上半年,广西筹措下达资金24.06亿元,支持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10万亩。
结合丘陵农业、小农户分散生产的特点,广西积极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拓展服务领域,构建便捷高效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现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约1.1万户,常年服务面积约937万亩次。
稻谷生产补贴中,规模种植双季稻每亩补贴最高500元,单季稻每亩补贴最高200元。聚焦种粮主体,广西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生产补贴等各项种粮补贴政策,今年上半年,累计下达各地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生产补贴、双季稻补贴等涉粮财政资金共49.02亿元,激活农民种粮热情。
玉米马铃薯 套种不等闲
“两行玉米、三行大豆,玉米套黄豆,十种九不漏。一年种两季,玉米不减产,多收两季豆,还能带动村民就地务工。”钦州市钦北区那蒙镇竹山村村干部告诉记者,当地引进优质农业企业,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增产又增收。
广西夏粮主要品种为玉米、薯类和豆类。作为广西第二大粮食作物,玉米是山区的重要口粮,也是饲料的主要来源。广西印发《广西水稻玉米高产攻关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力争全区玉米平均亩产较2021年提升8%以上,每年创建玉米高产攻关示范片50万亩以上。
南宁、百色、河池、崇左等优质高效玉米优势区纷纷投建,充分利用甘蔗地、玉米地和幼龄果园,因地制宜套种玉米、豆类、薯类作物,提高耕地利用系数,扩大粮食面积。2022年,全区冬种玉米近27万亩。
头年9月下旬开始种,来年过完春节就能卖。赶上好价格,1公斤能赚4元钱,每亩马铃薯的净利润达四五千元。隆安县那桐镇广西金穗农业集团冬种马铃薯基地已多次品尝过丰收的喜悦。
广西冬季平均气温13.3℃至20℃,常年冬闲田地超过1000万亩,发展秋冬种马铃薯得天独厚。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广西已成为全国最大秋冬种马铃薯生产基地。
《关于进一步推进2022年冬种马铃薯生产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扶持打造灵山、博白、浦北等12个冬种马铃薯大县,推广“水稻+再生稻+马铃薯”等一年三造生产模式,扩大马铃薯种植。去年下半年,全区冬种马铃薯播种面积达87万亩。
良种加良法 增产又增收
“今年我种了两亩黑糯玉米,仅鲜苞就卖了8000多元,加上套种的旱藕收入,种一亩地相当于过去种10亩。”马山县里当瑶族乡雅联村村民蒙旭腾说,黑糯玉米收购价每公斤达四五元,每亩收入有四五千元。
据了解,黑糯玉米是南宁市蔬菜研究所引进的玉米新品种,营养价值、口感等方面更符合消费者需求,市场潜力极大。
科技兴农,良种先行。2018年广西率先在全国开展省级特色农作物良种联合攻关行动,培育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联合攻关体成员单位通过审定的水稻和玉米品种达470个。目前广西糯玉米种质资源保存量占全国的1/3。
引导农民选购优良品种,着力推广高产优质、高抗广适、适宜机械化生产的“桂系”水稻、玉米、大豆等新品种,指导做好品种搭配和双季稻播种季节衔接。2023年,广西推广早稻优质稻1094.95万亩,占已插早稻的87.94%。
依托绿色高产高效和高产攻关等项目,广西奋力打造高产攻关示范片,组织开展“揭榜挂帅”和高产竞赛等活动,以点带面加快良种良法普及应用,引领提升主要粮油作物单产。目前已打造相对集中连片500亩以上的中、晚稻高产攻关示范片103个,面积12.8万亩。
“多亏了农技人员的指导,今年采用新技术和新种苗,种了十几亩‘红姑娘’红薯,产量和质量大幅提高,亩产从以前的1000多斤提高到现在的3000多斤。”东兴市江平镇贵明村村民龙树南说。
广西农业农村部门组织万名农技员“网格化”包村联户,开展“送技上门”服务等多项活动,助推科技进村入户。今年上半年,在关键时节分作物、分时节、分区域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和培训,指导农户、企业、新型经营主体2400多户(个),开展培训班213期,培训农户逾1.5万人次。
抓好化肥、农药等农资储备和调剂,严把农资质量关;组织开展机手培训和机具检修,大力推进夏粮种植、收获机械化生产;组建农业防灾抗灾领导小组,科学研判气象变化,按灾分类科学精准落实防御措施,开展冰冻、干旱、洪涝和台风等应急性技术指导1017人次。印发实施广西“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部署做好病虫害防控工作,全区没有病虫害大面积暴发情况……一项项措施穿针连线,织牢丰收之网。
据农情统计,今年截至7月25日,全区早稻已收获1099.16万亩,占播种面积的88.27%;晚稻已插秧630.14万亩,同比快5.44万亩。稻穗飘香,下一场丰收让人期待。
关键词: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23-08-03)夏粮再获丰收 牢牢端稳手中“饭碗” 广西保持播种面积、单产、总产量“三增长”
- (2023-08-03)创新+绿色+低碳+新能源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有力推进
- (2023-08-03)美政府决定向中国台湾地区提供军事援助,外交部答问
- (2023-08-03)2025年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
- (2023-08-03)重庆巴南区总工会举办关爱企业职工子女暑期研学活动
- (2023-08-03)长津湖战役中右手拇指被子弹洞穿兴化戴南老英雄回忆战火纷飞年代
- (2023-08-03)《逆水寒手游》打工人打工魂触发方法推荐
- (2023-08-03)或供货30万吨氢氧化锂!雅化集团拿下特斯拉8年长单
- (2023-08-03)中国公布GDP数据,美、日、澳集体唱衰,认为中国经济将会衰退
- (2023-08-03)腾讯追加捐赠1亿元支持抗汛救灾 阿里、字节、京东等多家知名企业也纷纷捐赠驰援
- (2023-08-03)“窗口期”开启!多域融合大趋势下,中国智能汽车OS如何破局?
- (2023-08-03)27名特邀执法监督员受聘上岗
- (2023-08-03)药企出海观察|国产创新药“出海”多头并进,PD-1闯关FDA差“临门一脚”?
- (2023-08-03)爱国拥军的种子,就在这一瞬间萌芽
- (2023-08-03)西藏矿业:8月1日融资买入2486.06万元,融资融券余额9.47亿元
- (2023-08-03)钧达股份:N型电池产品海内外市场供不应求
- (2023-08-03)俄本土再遭乌无人袭击 泽连斯基警告:战争若继续普京无法生存
- (2023-08-03)迅游科技: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数据,截至7月31日,公司股东户数为29,389户
- (2023-08-03)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市场监管局扎实开展化妆品“一号多用”违法行为专项检查
- (2023-08-03)美对台提供超3亿美元军援 中方回应 基本情况讲解
- (2023-08-03)向世界展示中国城市精气神
- (2023-08-03)《二〇二三中国年轻人塑形与运动白皮书》发布
- (2023-08-03)2023天津梅江会展中心8月展会预告
- (2023-08-03)《我的世界》2023年1月10日兑换码
- (2023-08-03)中兴通讯全力支持通信抢险保障
- (2023-08-03)广东、云南发行专项债注资地方中小银行
- (2023-08-03)形容危险的成语
- (2023-08-03)关于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变更2023年高校录取通知书签发人的公告
- (2023-08-03)如何选择适合油皮的肥皂洗面奶
- (2023-08-03)台风天车辆泡水了,该如何进行理赔?海都记者带你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