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微速讯:“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木,四人不徒步”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2023-06-23 12:27:44 来源:顶端新闻
老祖宗留下的警示语,是智慧与结验的总结,不可小觑。常言: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听人劝,吃饱饭。老祖宗的话,朴素、精辟而有道理。
如此给人们以人生启迪,避免多走弯路。那为什么说“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木,四人不徒步”呢?钰姐在此抛砖引玉,敬请指正。
01:一人不进庙
(相关资料图)
在我们的认知里,寺庙是佛门圣地,庄严肃穆、香云缭绕,僧人慈悲为怀,人们虔诚求拜,如此,人们得以心安,但古人为何说一人不进庙呢?
“一人不进庙”是有典故的。唐朝末年,一个商人住进一座寺庙,寺庙主持见财起意将其杀害,后来官府破获此案缉获凶手,此事才流传开来。
此后,人们便告诫后辈们“一个人切莫入寺庙”,因为古代寺庙僧人多有不良之辈,很可能会见财或见色生出歹意,从而害人丧失性命。
一、古代寺庙或可能鱼龙混杂
古代战乱频仍、灾害连年,人们流离失所、奔波逃命,常常将破败、偏僻的寺庙作为栖身之所,我们在影视里常看到这样的情节,而事实也是如此。
因此,寺庙看起来是一个神圣之地,却同时也是古代为数不多的公共场所。在这样的场所里,往往充斥着各类人群,难免会藏污纳垢、鱼龙混杂。
而其中一些人为了活命,很可能会成为歹人,谋取他人利益,掠夺他人钱财等。有的更为凶狠的犯人为逃避法律制裁,还会削发入庙成害人恶僧。
如果一个人进庙,形单影只、孤立无援,很可能被歹徒盯上,成为抢劫对象,而任由宰割。如果是一个单身女子,那就更危险了,不仅被劫财劫色,甚至还可能丢掉性命。
二、一人进庙,有瓜田李下之嫌
寺庙里有各种贵重的器皿,还有鼎盛的香火钱等。一人进庙,难免有瓜田李下之嫌。如庙里物品丢失,你百口莫辩,跳下黄河也洗不清偷盗嫌疑,再说古代也没有监控这种东西。
就算佛祖信你,庙里和尚未必会信你。而有人结伴或人多时进庙,就安全得多了,就像我们办公事一样“一人为私,两人为公”,互相好歹有个监督,会避嫌不少。结伴是最明智的。
再有,殿内空无一人,一人进庙,遇怒目圆睁、高大威猛的佛像,再加之殿内肃穆、寂静,再强大的内心也会恐惧。这不是你内心不虔诚、不坚定,而是正常人对环境的本能反应。
综上,以上这些都涉及到古今差别与人性,有着社会历史背景的影响及局限,古今寺庙情况并不完全相同,人性在不同社会也自然有所不同。
“一人不进庙”告诉我们:一、远离危险环境,不要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二、人性本善,但在生存面前,人性经不起激。三、远离瓜田李下,时刻谨记,安全第一。
02:二人不看井
“二人不看井”也是有典故的。北宋年间,有两个秀才进京赶考,其中一人学问很好,还带了很多钱。这让另一人心生歹意,担心自己的功名被抢,又觊觎对方的钱财,因而一直想加害对方。
他一路上心怀鬼胎,找机会下手,但苦于天不作美,一直未得逞。刚好有一次在行路时,突然发现前面有一口井,他跑到井边,向秀才招手:“你看这井水多清澈啊”。
两人正是口渴难耐之际。秀才一听说,也赶紧跑到井边,伸头观看,正欲要取水解渴时,却被他一把推了下去。这人去了心病,得了对方钱财,扬长进京赶考而去。
井,原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有着传统文化的脉流。但曾几何时,井也逐渐成了危险地,与不熟悉的人处于此地,难免成全了对方的害人之心,因而古人说“二人不看井”。
还有,两人一同看井,万一其中一人不小心掉下去,另一个人就百口莫辩,成了杀人嫌疑了,但这个事本来就与他无关,因而古人也说“两人不看井”,很有道理啊。
再有,人性在功名利禄面前,本恶的部分被激发出来。人性如此不堪一击,主要因为人太贪婪了,其实功名利禄都是身外之物,太过执着反被束缚、被其害,又何必?!
“二人不看井”堪称醒世恒言,它告诉我们:做人要常怀戒备之心,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既便你不害人,却也阻止不了别人害你,因此得小心设防。
03:三人不抬木
“三人不抬木”是说三个人不要抬一颗树,这句话其实与“三个和尚没水吃”的道理有些相通,都是指团队合作的问题。
三个人一起抬一颗树,一般这样分配的,头尾各一个,中间一个。其实,我们现在当然知道,抬木两人最佳,如果三人抬木就会出现问题。
三个人一起抬木,头尾两人用的力,由中间那个人控制,但如果中间那人偏心,偏向其中一方多些,那么另一方就会承受更重的压力。
你们3个好朋友一起合伙做生意,其中一个人很可能会偏向另一个人,并且和另一个人联起手坑你,到时你孤立无援,也就只能受了。
所以,这种三人合作的情况,很可能导致失衡,让团合合作失败,毕竟被坑的那人早晚也会明白的。其实,究其实质,就是利益分配不均。
还有“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人少好干活,人多反而不干活了。这联系到企业管理,其实就是责权利不明,责任、分工不明确。
没有明确的责任、合理的分工、利益的分配,以及严格的责任管控,很容易造成员工之间相互推诿、扯皮,产生内耗,从而导致生产效能低下。因此要锁定责任。
“三人不抬木”告诉我们:如果要让团队继续顺利合作下去,那么就得兼顾、平衡团队里每一部分人的职责、权利和利益,否则一旦有所偏颇,就会让整个团队分崩离析。
04:四人不徒步
提起“四人不徒步”,真的深有体会。半年前,我和朋友们自发建了一个6人的“徒步群”,打算在周末或节假日里,外出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锻炼一下身体。
刚开始时,大家在群里非常活跃,说去哪去哪,然后其他人也一起附和说可以。但当真正到了实地后,一些人又说要走哪里才更好些,这让之前提议的人不高兴了。
后来,大家意见不统一了,在群里就不统一,到实地后更不统一,有说走这边好,有说走那边好,七嘴八舌,不仅耽误行程,还产生了矛盾,最后徒步群2月就解散了。
还有比如,你和朋友们去买衣服,人少时更容易买到衣服,而人多时反而难以抉择、空手而归了。这个说这件好看,那个说那件好看,整个把你也弄得没有主见了。
“四人不徒步”告诉我们:在做任何决策时,人多往往是很难统一意见。如果要听取团队每一个人的意见,那么这种团队必定长不了,所以我们要从大局出发,遵从大局观。
写在最后:
“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木,四人不徒步”,确实是老祖宗们智慧与经验的结晶,是对生活的态度,对人性的思考等,都充满了人生哲理,于我们现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古人的智慧,多少带有历史烙印,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变革,人们观念在转变,我们应与时俱进,批判接受,这才是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大家怎么认为呢?欢迎留言~~
(END)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关键词: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23-06-23)天天微速讯:“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木,四人不徒步”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 (2023-06-23)微动态丨哪种精油能去斑?
- (2023-06-23)“豫”见河南:洛阳老君山的逆袭之路
- (2023-06-23)宁德时代:拟使用不超过人民币78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天天热议
- (2023-06-23)王蕴获任万科职工代表董事 潘樟良获任职工代表监事_环球聚看点
- (2023-06-23)一时半会是什么意思 一时半会是指多长时间_世界即时
- (2023-06-23)孔雀的雀的偏旁是什么
- (2023-06-23)热点评!城管局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城管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 (2023-06-23)宿迁市全面规范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管理
- (2023-06-23)内涵微信名字男(内涵微信名字男生简单气质)
- (2023-06-23)世界快看:内蒙古新井煤矿事故失联者全部遇难
- (2023-06-23)全球最新:订婚礼物送男友姐姐,即将订婚给男方姐姐送礼物吗?
- (2023-06-23)天天观察:北京今天这里最热,40.4℃!明天城区大部都要40℃
- (2023-06-23)湖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大小读者沉浸式体验端午习俗,感受传统中国节 当前播报
- (2023-06-23)葵瓜子会致癌吗 吃多了有什么危害-世界关注
- (2023-06-23)土耳其央行2年来首次加息 每日热文
- (2023-06-23)湖北财经二本院校排名 湖北民办二本大学排名榜 天天资讯
- (2023-06-23)硕士两篇sci能去985读博吗(硕士一篇SCI能去985读博吗)
- (2023-06-23)如何评价?切尔西三年前7000万镑买入哈弗茨,现6500万镑卖出|天天微头条
- (2023-06-23)一加手机如何批量删除APP(一加手机如何批量删除照片)_当前看点
- (2023-06-23)用什么能有效美白?
- (2023-06-23)传承人文力量 涵养家国情怀——多地群众端午节庆扫描
- (2023-06-23)今日要闻!铁生锈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防止铁生锈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 (2023-06-23)美白精华能一直用吗?
- (2023-06-23)要闻速递:猪肺可以养殖什么(猪肺建议吃吗)
- (2023-06-23)月令偏印巨富格局 偏印格的喜忌是什么-全球讯息
- (2023-06-23)形容疏影的词
- (2023-06-23)Uzi尽力四杀输给RNG!赛后RNG粉丝骑脸嘲讽输出拉满 世界热讯
- (2023-06-23)未批先建、违法占地!陵水这些单位、企业等被罚
- (2023-06-23)当前短讯!朱迅19岁儿子罕曝正脸!高大壮实颜值神似爸,与妈妈紧拥感情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