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 >

评论丨数字健共体让更多人共享医疗资源

2023-08-16 23:30:31 来源:顺德新闻网

评论


(相关资料图)

文/赵扬

随着杏坛镇健共体正式开启“2+1”放射诊断模式,市民只需要在社卫中心站点完成放射检查,影像信息就将实时传输至南医大顺德医院附属杏坛医院放射科,专科医生实时阅片后,向社区发送二级或三级医院医生解读的诊断报告,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问诊放射诊断专家。

和互联网问诊有几分相似,但是就诊的便利程度却又上升了一个台阶,同时诊疗手段和覆盖的人群也大大强化了。这就是杏坛镇健共体最新的诊疗模式所带给市民的极大便利。

在以往的诊疗过程中,受限于医疗设备和医护资源的分布不均匀,一些影像诊疗手段尚无法下沉,也难以将服务送到“家门口”。不少市民只能往大医院跑,有时排队轮候的时间往往令人“苦不堪言”。既然健共体的建设初衷就是要将医疗资源进行分级下沉,均衡共享,那么为什么不能通过技术手段去跨过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呢?

其实之前国家五部委联合印发的《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中,提出了“引导地方探索基层数字健共体建设”,以及“继续加强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引导地方探索基层数字健共体建设”。近年来,数字化技术和手段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和治理中的作用逐渐得到高度重视,数字技术的优势、数字化平台支撑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改革的必要性逐步显现。技术水平对提升政府公共卫生治理绩效发挥着较普适的作用。得益于数字化技术和平台在推动医疗健康服务全要素数字化和医疗模式转型升级上的显著作用,数字健共体也为“强基层”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选择。

技术手段可以解决时空上的障碍,那么剩下的就是对软件资源的协调分配了。为什么“2+1”放射诊断模式会率先在杏坛健共体实践,往回看,早在5月份,杏坛镇健共体“全—专联合门诊”已实现杏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个站点全覆盖,当时就已经由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附属杏坛医院医护专家团队坐诊,团队各成员兵分七路,深入杏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业区、逢简、龙潭、古朗、新联、高赞、吕地共7个村居的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点)驻诊,受到当地村民的广泛欢迎和认可。

可以说,杏坛健共体不仅在医护专家资源上做到了下沉基层,而且在数字健共体的建设上也走在了前列,这两者息息相关又相辅相成。正如一所综合性大医院一样,诊疗设施和医疗团队对于前来看病的市民而言,缺一不可。同样的,数字化的健共体是让更多市民可以享受到便捷医疗服务的技术前提,相关的资源调配也要跟上才能事半功倍,达到“1+1>2”的效果。毕竟,健共体的共,也应该是共享的共,让更多人能够共享到优质的医疗资源,才能共同健康。

关键词: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